Scott Walker音乐回顾:流行到实验 深深影响 Bowie 至 Jarvis

撰文: 袁智聪
出版:更新:

【R.I.P.】Scott Walker 刚在3月25日与世长辞,其传奇性音乐生涯上之最大典故,是他由60年代疯魔万千乐迷的流行乐团 The Walker Brothers 里之年青 pop icon ,而到后来走上相当偏锋实验、深邃暗黑的 avant-garde 音乐路线;Scott Walker获誉为乐坛上其中一把最独特声线的磁性深沉、带有戏剧性之男中音嗓音,以及其音乐上的靡烂苍白气息,也被无数后世的歌手所仿傚。最早深受他影响,是以英国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 为最显而易见。

影响力无远弗届的传奇性唱作歌手 Scott Walker 刚在3月25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其离世消息由跟他合作无间近15年的独立名厂 4AD 公布。

1969年3月 Scott Walker 在《 8Mr and Mrs Musice 》节目演出。(图片: Hulton Archive / Getty Images )

从美国移居英国的 Scott Walker ,其传奇性音乐生涯上之最大典故,是他由60年代疯魔万千乐迷的流行乐团 The Walker Brothers 里之年青 pop icon ,而到后来走上相当偏锋实验、深邃暗黑的 avant-garde 音乐路线,彼此有著极大的反差程度,颠覆了“老牌歌手”就是要出来唱经典怀旧金曲的定律。

Scott Walker (1943 - 2019) (互联网图片)

而 Scott Walker获誉为乐坛上其中一把最独特声线的磁性深沉、带有戏剧性之男中音嗓音,以及其音乐上的靡烂苍白气息,也被无数后世的歌手所仿傚。最早深受他影响,是以英国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 为最显而易见( Scott 只比 Bowie 年长四年),还有 Leonard Cohen 、 Roxy Music 的 Bryan Ferry ;再到后来的 David Sylvian ( Japan )、 Marc Almond ( Soft Cell )、 Julian Cope ( The Teardrop Explodes )、 Nick Cave ( and The Bad Seeds )、 Jarvis Cocker ( Pulp )、 Thom Yorke ( Radiohead )、Damon Albarn ( Blur ) 、 Neil Hannon ( The Divine Comedy )、 Alex Turner ( Arctic Monkeys )等别具个性的歌手,他们的演绎方式皆是师承自 Scott 而来。

来自 The Walker Brothers 的60年代流行巨星

本名 Noel Scott Engel 的 Scott Walker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他在1964年于加洲洛杉矶组成 The Walker Brothers ( Walker 只是他们的艺名而非亲兄弟),跟著他们因为受到英伦 Swinging London 文化感染而在1965年初远赴英国发展、签约当地唱片公司。

+4

结果当年夏天出版改编自 Burt Bacharach / Hal David 的 ballad 歌曲〈 Make It Easy on Yourself 〉成为了英国单曲排行榜冠军,在季军单曲〈 My Ship Is Comin' In 〉后,他们旋即在1966年初出版了另一冠军单曲〈 The Sun Ain't Gonna Shine Anymore 〉。

那些年 The Walker Brothers 在英国真的很红,其火热程度是可以直逼 The Beatles ,当其名气回流到美国,这队立足英国的美国人乐队在60年代美国媒体眼中也是的 British Invasion 乐潮之一分子。 The Walker Brothers 在1965至1967年间在英国出版过《 Take It Easy with the Walker Brothers 》、《 Portrait 》和《 Images 》三张专辑,当时以玩改编歌为主的他们所带来尽是柔扬悦耳、流丽动听的 soft rock  /  orchestra-pop曲目。

别树一帜个人唱作歌手

继而 Scott Walker 作单飞发展,以个人姿态在1967至69年间相继出版了《 Scott 1 》、《 Scott 2 》、《 Scott 3 》、和《 Scott 4 》这经典四部曲专辑(当中还有一张《 Scott: Scott Walker Sings Songs from his T.V. Series 》),奠定了他别树一帜的歌手地位。

Scott Walker 起初的个人专辑,都是以改编别人的歌曲为主,他只是半个创作作歌手,如他翻玩了不少 Jacques Brel 的歌曲。直至1969年的《 Scott 4 》,才是他的全创作曲目个人专辑。

可是跟著踏入70年代 Scott Walker 的个人发展的商业成就只见日渐失势,致使 The Walker Brothers 在70年代中复合,1975年专辑《 No Regrets 》算是回勇之作,改编 Tom Rush的同名歌曲也成为 The Walker Brothers 最后一首大热金曲。The Walker Brothers 再多灌两张专辑,然而Scott却不甘继续充当一位流行音乐人、谱写动听流行曲。之后 Scott 淡出乐坛、不想再当公众人物,他的音乐发展也出现反常的情况。

十年一张专辑

1984年他以个人专辑《 Climate Of Hunter 》重返乐坛,带来是一张出乎意料之外的 art rock 作品,教他的故有乐迷听得不知所措,也交代了他要摆脱流行音乐的枷锁。这是他在80年代的唯一专辑。

然后再相隔11年后,他在1995年发表的回归专辑《 Tilt 》,亦是他在90年代唯一出版过的唱片。盖著一个漆黑的唱片封套,《 Tilt 》是一张如斯幽暗、惨白、深潜、孤绝的作品,进一步朝向深邃的 avant-garde 音乐范畴进发。

之后 Scott 为“占士邦”电影《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主唱一曲〈 Only Myself To Blame 〉,继而又为德国女歌唱家 Ute Lemper写了两首歌〈 Scope J 〉和 〈Lullaby (by -by-by) 〉,还有参演《 Meltdown Festival 》音乐节、为电影《 Pola X 》创作配乐。更为乐迷津津乐道,是他替 Britpop大团 Pulp的2001年专辑《 We Love Life 》担纲唱片监制。

加盟 4AD 走向 avant-garde 音乐范畴

在2004年加盟英国传奇性独立厂牌 4AD 的 Scott Walker ,他在2006年带来跟《 Tilt 》再隔11年的全新专辑《 The Drift 》, Scott 果然愈老愈 cult。

《 The Drift 》是他历时七年创作与灌录的专辑,延续著前作之暗黑低回异境,但却更呈烈性音质,蛰伏著不寻常的微细音响,所呈现出是俨如 gothic 音乐的深沉低调,奏出异常疏离冷酷的氛围,管弦乐之演奏亦处于那么悲怆惊栗,又祭出异常疏离冷酷的工业氛围。到2012年又带来同样前卫音乐风格的《 Bish Bosch 》专辑。所以《 Tilt 》、《 The Drift 》和《 Bish Bosch 》亦构成了 Scott Walker 的 avant-garde 三部曲专辑。

+1

而且他更在2014年跟美国drone doom / avant-metal乐团 Sunn O))) 以 Scott Walker + Sunn O))) 的《 Soused 》专辑,一曲〈Brando〉影片由法国/奥地利艺术家、编舞家 Gisèle Vienne执导。

Scott Walker 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是在2016年于 4AD 出版的 Brady Corbet 电影原声配乐专辑《 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 》。他在离世前的最后作品,是去年为由 Natalie Portman 主演的 Brady Corbet 电影《 Vox Lux 逆光天后》带来的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