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系歌姬:挪威 Susanne Sundfør 电 artpop 你听过未?
不知大家对挪威音乐的印象如何,都是 metal 乐队?其实还有 electronica 、 folk 、 pop 等等太多好听的乐手或乐队。今次和大家谈谈的,是挪威唱作歌手 Susanne Sundfør。她由 2007 年推出个人专辑后,就走 artpop 路线,每次的演出中一部钢琴是必备乐器,更会配合电子合成器令歌曲更有层次和味道,连 Röyksopp 和 M83 也找她献声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十多年来这位女歌手的音乐路与作品。
没错,之前介绍过“ 精灵歌姬 ”AURORA,今次就和大家谈“ 空虚系 ”歌姬 Susanne Sundfør!
祖父是著名“叙利亚-阿拉伯语族”( Semitic languages )语言学家 Kjell Aartun 的 Susanne Sundfør,虽然高中有读过音乐学校,但到大学时都是修读英文和艺术,所以接触音乐的过程都是由兴趣开始。在 2007 至 2008 年分别推出了同名处女专辑和没有编辑以一 take 录制的《 Take One 》现场专辑,都是很 folk 味浓的歌曲,大家可以听听〈 Walls 〉一曲。
今次会由她的第三张专辑、2010 年推出《 The Brothel 》谈起,正是她走向 artpop / folk art 风格的开端,专辑名、开首的歌曲就叫《 The Brothel 》—— 即“妓院”之意,歌词讲述主角的生活潦倒,终日流连纵色滥情之地,心中好像是想找到一些甚么却了无方向:
You cover your eyesYou cover your mouthYou cover your earsStill you follow our trailWe’ll do it all, we’ll do whatever you sayGod has left us anyway
去到最后一句“ The ones who are only living are the ones who are only dying ”更是触及人类的存在意义,死亡这一个终极是必然发生的话,那么“生存”还有何意思?
视自己为无神论者的 Susanne Sundfør,也不其然在歌曲中提及现今宗教社会带来的无形压力,于〈 It's All Gone Tomorrow 〉一曲中就有这一句:
I pull the trigger at your commandYou put the last host of Christendom in my handWell it was all a lieIt was all a motion picture crime
当然她也曾在访问中这样说:“试想像一下我们的存在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我们从未想过、根本想像不到的意义。我觉得心存疑问比心存肯定答案更有趣。”空虚与未知甚至点点的抽离感,却配合著 Susanne 时而仙气、时而澎湃的声线,又有著不少电子元素在歌曲中,好像牵动著听著的情绪与她一起旁观这一份空虚与无力感...
两年后的 2012 年,Susanne 推出了可以说是她生涯暂时最重要的一张专辑《 The Silicone Veil 》,歌曲比前作更成熟,电音的编排的份量更重,于〈 White Foxes 〉一曲中,一段“ And oh I wish to God that the earth would turn cold. And my heart would forget it's made of glass. And all the pretty tulips would disappear. And never disturb me again ”就听到看到 Susanne 的暗淡冰冷味没有褪却。
不过这一张专辑更要注视的是其 mv,〈 White Foxes 〉的 mv 用几个场景去表达“ 狐 ”( Fox ),一个男生抱著一只死去的狐在雪中森林内游走;另一边厢一男人准备做手术,医生为他切除一个如狐狸状的脑瘤;一个一身黑的人驾电单车在路上飞驰;Susanne 在雪中弹琴... 当中的隐含讯息被乐迷猜来猜去:狐是代表童年?Susanne 是死神?各有一方看法。
她曾在 2012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 Nobel Peace Prize Concert )现场演出过此曲:
主题曲〈 The Silicone Veil 〉更来得震撼,片中两女角( 包括 Susanne )演绎妓女,赚来的钱为其中一个整型,但不是整容,而是将皮肤变成蛇皮,成为“ 蛇妖 ”!大家也可以解释成性工作者为得到真正的自由不惜一切?还是一次对“ 美 ”探讨?总之就是让大家每看一次都得到不同的联想和体会。
Susanne 说过:“我没有特别去要拍一个怎样的 mv,我认识过导演们后就交他们自由发挥了。”
〈 The Silicone Veil 〉一曲的歌词也呈现了一次对想挣脱眼前现实的过程:
Get me out of this suitI go to a funeral every dayI follow these people aroundI follow these people like a rat's tailI carry their caskets, I sing them good nightThey're better off without me
“ Beauty is poisonous. Disruptive. Oh, heaven must be an iron rose. Unfolding… ”也好像是在回应〈 White Foxes 〉一曲。这一首歌是全张专辑最正中心坎的一首,真的想边听边想大叫“ Let Me Out ”….
大家也可听听这个现场版:
《 The Silicone Veil 》令更多人认识 Susanne Sundfør 的名字,除了有挪威电音孖宝找她来为〈 Running To The Sea 〉献声外,也在现场翻唱了 Depeche Mode 的〈 Ice Machine 〉。还未止,Susanne 的歌声也在电影中响起,有汤告鲁斯主演的 2013 年科幻电影《 Oblivion 》中,法国电团 M83 又请了她主唱主题曲。大家不妨找回这一套电影看看。
Susanne 也算是多产的乐手,2015 年就再有新专辑面世,不过《 Ten Love Songs 》的 synth pop 味更重,更可以说是偏向了 dance pop 曲风,她又请来了 Lars Horntveth 、 Anthony Gonzalez 和 Röyksopp 作监制,当然这令她得到了空前的成功,整个欧州也在期待她的巡回演出,更多欧洲举行的音乐节和节目也邀她演出。歌曲上,是更易入口的节拍,但论耐听程度均不及前两张专辑,〈 Fade Away 〉、〈 Accelerate 〉、〈 Kamikaze 〉都是一贯 pop song 的曲风,正如 Susanne 自己都说“我想弄一首在驾车时会播的歌,纯听得高兴就行。”不过 mv 都算是有回她一开始的风格的。
正当以为 Susanne Sundfør 会朝主流 pop 发展之时,她又退了回来找她的根,前年推出一张纯钢琴伴奏的 folk 专辑《 Music for People in Trouble 》,Susanne 承认《 Ten Love Songs 》的成功却令她应接不暇,加上专辑的所有制作她都亲手去做,连主题上她也利用了自身的感受作联系,压力反而变得更大。《 Music for People in Trouble 》 回归了 folk 风格外,也算是一个她喘息的机会。听著这一张新专辑,有一刻大家会以为是不是 Leonard Cohen 上了她身呢!
没有甚么大肆宣传、没有不惜工本的 mv,却为 Susanne 的 fans 迎回一张可以由头听到尾且可慢慢细嚼的专辑。
《 Music for People in Trouble 》是回复平静却一丝不苟的
廷伸:
网上音乐杂志 nosiey 早些年前访问过 Susanne,除了分享了曾在油站开 show 的经历外,也谈谈挪威音乐是不是就代表了“ 悲观 ”和“ 黑暗 ”。
【失眠听 synthwave】2 月推介-夜深呆望窗外要听这些歌!
【有戏听】《心跳五百天》十周年 OST 你有几多首歌仲听紧?
北欧精灵歌姬 - 挪威 22 岁新贵 AURORA 连 Björk 都撑!
HMV 要借镜? Bandcamp 实体店开幕 - 智撑唱片工业传承音乐
【以貌取 band】全女班乐队特别吸引 - #1 Au Revoir Si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