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动作】扭耳仔仝人 2018 年度 Staff picks

撰文: 黄靖诒
出版:更新:

每年十二月,挑选年度最佳专辑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第一届格林美音乐奖于 1959 年举行)已经留传的美好传统。不过,“专辑”其实也只是个存在仅仅超过一百年的音乐记录形式,而近年也愈来愈多创作者偏好以单曲( single )形式发行作品,也许在进入廿三世纪前“年度最佳专辑”就已经会变成某种集体回忆。点都好,以下是扭耳仔团队各人的 2018 年度心水之选,每张专辑都有附上连结供大家试听。

袁智聪

1. Blood Wine or Honey 《 Fear & Celebration 》

2. Tracey Thorn 《 Record 》

3. Kamasi Washington 《 Heaven and Earth 》

4. Jon Hassell 《 Listening to Pictures (Pentimento Volume One)》

5. Superorganism 《 Superorganism 》

总结 2018 年的年度唱片专辑之选,一如以往有伴随我成长的名字,也有新近认识的音乐单位;有动的,也有静的。

在我心目中,Blood Wine or Honey 既是一队香港乐队、也是一队国际乐队,最重要是他们的首张专辑《 Fear & Celebration 》能够创造出不拘泥于固有音乐流派、前无古人的崭新 electroacoustic 声音,混搭成他们的迷幻电音爵士异国民族万花筒音乐风格,构成耐人寻味而又色彩班烂的奇幻神秘音乐旅程,一直以来我就是追求这样的“新音乐”。

Everything But The Girl 女主将 Tracey Thorn 的回归专辑《 Record 》,九首单字歌名的曲目带来 synth 主导路线而又有著如沐春风的明媚与畅快感觉,是我今年听得最多的专辑。Kamasi Washington 的巨著级专辑《 Heaven and Earth 》不仅是一张超时空爵士音乐唱片,也是一张可以给我做 workout 锻炼时播放的爵士唱片,一首《精武门》主题曲〈 Fists of Fury 〉已听得我龙精虎猛。“第四世界音乐”始创人 Jon Hassell 的九年来全新专辑《 Listening to Pictures (Pentimento Volume One)》是我在今年首选的“默想音乐”唱片。也多得 Superorganism 的首张同名专辑《 Superorganism 》,令我保持青春常驻的听音乐心境。

Kap

1. IDLES 《 Joy As an Act of Resistance 》

2. My Little Airport 《你说过之后会找我》

3. Idris Ackamoor and the Pyramids 《 An Angel Fell 》

4. Maliya 《 Ego 》

5. Let’s Eat Grandma 《 I'm All Ears 》

英国 Bistol 乐队 IDLES ,继去年的首张《 Brutalism 》以猛辣的庞克音乐攻击制度、狠评击政治现状而声名大噪后,今年这张《 Joy as an Act of Resistance 》用更震慑人心的声音表达他们所捍卫的价值。像〈 Great 〉讽刺大英帝国种种荒谬政策,“ Islam didn’t eat your hamster, Change isn’t a crime ”,虽然他们的目标是英国,但以此来“听”桑骂槐,用于指那“伟大”的国对付无辜的新疆维吾尔族人也适合不过。这专辑的歌曲都更为深刻勾划人性,加上坚实的低音脉动、狠辣的结他抽击和溢满激情的鼓击,甚能解放心头的压抑。My Little Airport 的歌也常当心灵鸡汤来听,就像本会发声的现代散文,“唔啱音”都特别亲切, 这张《你说之后会找我》,相信是心灵有了寄托,少了愤怒,多了甜蜜,但当然入血的幽人几默免不了。而重出江湖的 Idris Ackamoor and the Pyramids 的《 An Angel Fell 》,实则尤如 Alien 从天而降,以科幻味甚浓的 cosmic jazz 敬告世人不要再伤害地球了。专为新世代音乐组合做现场演出的东京搞手 TEN'S TOKYO ,相信是被这位年轻女生 Maliya 醉人的嗓音迷倒了,不但频繁请她演出,更为她献出第一次 —— 发行她的处女专辑《 Ego 》,誓要把她那爽朗摇曳的节奏与迷人的爵士音韵流存出国。《 I'm All Ears 》是 Let’s Eat Grandma 这两个水晶小孩的特派任务——通过飘渺又温厚的的弦音对我们说“ I know you’re feeling the same way ”、“ you'll see yourself in the mirror of the pearls ”,真是通通撩进心坎里。

Moment1.  Graham Coxon《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Original Songs and Score) 》

2. Arctic Monkeys《 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 》

3.  HYUKOH《 24 : How to find true love and happiness 》

4. deca joins 《 Go Slow 》

5. 麦浚龙 + 谢安琪《 the album part one 》

如果没有《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这套英剧,这年会是完全不同的走向。由细到大,深受《 Before Sunrise 》及《 Submarine 》这类二人闯荡的浪漫电影荼毒,觉得爱情的本质就是一路的交谈和相处,多一份厌世味道的《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正中我的红心。原声大碟由 Blur 的 Graham Coxon 主理,虽然我喜爱 Damon 多一些,但 Graham 这位怪大叔,那份怪异及顽皮非常吻合剧集的精神。

剧集完结时,播放了一小段 Julie London 翻唱 Skeeter Davis 的〈 The End Of The World 〉,这首歌没有收录在原声中,但成为这套剧集最令人深刻的音乐。“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cause you don't love me anymore? ”之后我 loop 了很多不同的翻唱版本。

时候快转到年尾,因为喜爱 Juno 的〈勇悍.17〉和 《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我把它们结合成了一个 fan made mv,原本只想给她看,意外地大家也有看, Juno 也说看过。

听《 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 》是在前往五月天演唱会的地铁中,因为睇 show 的伴也有在听,相遇时,碰碰手机看看大家听到哪一首,我很喜欢这个 moment。最后 Arctic Monkeys 没有出现在今年的Clockenflap。 《 24 : How to find true love and happiness 》可谓韩迷入坑之选,首〈 LOVE YA! 〉陪了我很多晚放工,不断“ I love ya I love ya、I love ya I love ya ”,充满被爱的感觉。

秋风起时,deca joins 新碟如恋爱般到来。所有东西像有种连结,这年不经觉做了个首尾呼应。Juno 说“感情中的沙石和瑕疵是最吸引”,希望下一年《 the album part one 》中董析、浦铭心和彼此的故事都有一个好的走向。

宋文

1. ionnalee - Everyone Afraid to Be Forgotten

2. The Midnight - Kids

3. Emil Rottmayer - Descend

4. Night Flowers - Wild Notion

5. Nils Frahm - All Melody

“我都跟咗佢好多年喇~”

瑞典女歌手 Jonna Lee 由 2007 年的 singer/songwriter 摇身一变成一位 audio/visual artist,用上别名 iamamiwhomai,8 年前用 YouTube 上载一些象征意味甚重的 mv 和 synth-pop 歌曲,甚至带有神秘学的故事线,令我著迷到不得了。以 iamamiwhoami 之名出过三张专辑《 bounty 》、《 kin 》和《 blue 》,每张都会连带一套以 mv 串连起来充满电影感的短片,每一套都有 Jonna 想表达的讯息:对大自然对动物 ╴甚至对自己的精神状态。 Fans 更不断在其 mv 中寻找 hidden message,研究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画面想表达甚么。

iamamiwhoami 这个音乐企划,除了打破音乐制作的常规外,也展示了 21 世纪的音乐人如何可以利用互联网让世人看到她的创意和音乐上的概念,除了在 YouTube,当年更将网站弄成一个“世界”-- 让歌迷成为“获选者”成为那个世界的一份子。在这一个模式下,回归正身 ionnalee(将 j 变成 i)后 gather 到更大群忠实 fans,挪威电团 Röyksopp 也找她来一起 live 演出,连著名服装品牌 COMME des GARÇONS 也支持她的创作,《 Everyone Afraid to Be Forgotten 》中 ionnalee 都穿起品牌服式,制作成本也多了不少,今次拍的短片的气派也更广更阔,但同时却没有失去她一直以来的个性、她想表达的东西。

听她的专辑不能只听歌,一定要看片,在这 share 一下《 Everyone Afraid to Be Forgotten 》的完整 short film,大家也可以到 iamamiwhoami 的 YouTube 频道回顾她的前作。

我自己这年听多了很多 synthwave,被 2012 年成立的乐队 The Midnight 吸引,他们出了共四张专辑,其编曲、旋律都是令我会摇住听的,最紧要还是 Tyler Lyle 的唱腔和声线,又是那句“令我思絮回到 80 年代去预想未来”;今年的《 Kids 》,当然继续支持。Emil Rottmayer 的《 Descend 》就是听 synthwave 之中发现的,纯音乐,又是让我沉醉在其节拍当中;我又是死忠女声 fans,又是 dream-pop、indiepop 的盲撑粉,Night Flowers 刚好有新专辑《 Wild Notion 》推出,不选他们对不起自己吧?不听 band sound、synth 的时候,我最爱走入文化中心/大会堂听 classical。作为 neo-classical 另一代表,Nils Frahm 不能不听。大家除了听听他今年最新的《 All Melody 》外,不妨找找由 Cate Blanchett 主演的实验电影《 Manifesto 》来看看,配乐就是由他主理。

Milton

1. IDLES《 Joy as an Act of Resistance 》

2. PART TIME《 Spell #6 》

3. Khruangbin《 Con Todo Elmundo 》

4. Mildlife《 Phase 》

5. Room 307 《 Room 307 》

第一名的《 Joy as an Act of Resistance 》,两个字:粗大,总之你听就对了。我下星期会再撰文详细介绍。

自从 PART TIME 于八月释出〈 I Can Treat You Better 〉开始就很期待《 Spell #6 》这张专辑,最后成品是一张教我神醉的 lo-fi 大叔情歌集。虽然 David Speck 早已经错过他最有可能火红的年份( 2011 年),但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出色的幸存者 - 关于此专辑我已经另有撰文介绍,就不在此冗赘。

今年底扭耳仔在一次采访中得到 #好chill好正 这个 bite,报导见街后此 bite 却为部分网民诟病 - 就连 Acid Mothers Temple 也是以追求“极乐”为目标,快乐和自由本来就是音乐的核心,看完音乐演出觉得 #好chill好正 到底有什么问题呢?难道自己对音乐本质的理解有误?每当人觉得困惑时内心难免焦躁,此时立刻服用一剂 Khruangbin 出产的《 Con Todo Elmundo 》,内心默念一句 #乜乜乜乜 即能舒筋活络(后来读到他们原来深受泰式迷幻摇滚影响,立刻想到了这段传说中的清迈婚礼音乐影片)。说起迷幻,自 Tame Impala 以降,澳大利亚大陆一直是近年 neo psychedelia 重镇,来自当地的乐队除了质量俱佳,更有著节奏感很重的特性,而 Mildlife 的《 Phase 》就是自己今年最常听最钟爱的一张,单是开场曲〈 The Magnificent Moon 〉那黄金色的 modular 声响就已经让耳朵爽到爆。

放在最后的 Room 307 是自己近三年听过最满意的香港音乐单位,由本名 Allex 的少年孤身一人于实习中医期间创作录制,其优秀的 lo-fi 美学触觉带有 Yo La Tengo 的况味,而对我来说《 Room 307 》甚至比后者今年的新专辑更耐听。身处这个社会充斥怨怒、浮华和逃避的时代,我一度以为香港再不会有音乐人能够把“ 赤子 ”一字拿捏得好:“ 赤子 ”不是戆九纯情,也不是一腔热血,而是像电影《坏孩子的天空》中,主角们那种可以被生活击倒但不会被摧毁的心灵。为什么他们没有被摧毁呢?因为生活不完美但不乏美好(aka 生命满希望),而这正是每次我聆听《 Room 307 》时最直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