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Primal Scream 谷楼市咁识玩?古今中外广告歌绝配错配小杂锦
观塘某号称廿年罕见大型新楼盘最近成为楼市热话,首轮加次轮871伙单位全数沽清云云,乐迷们却留意到该楼盘的电视广告竟用上 Primal Scream 于 2002 年发表的〈 Some Velvet Morning 〉,有 Kate Moss 献声加持,难道今次入手大户中竟有不少真心乐迷?扭耳仔大家回顾一下过往非主流音乐用于商业广告的经典案例。
Massive Attack 用于 Adidas 、Chairlift 用于 iPod nano,Beyonce 用于 Pepsi 这些全人类滚瓜烂熟的案例我们就此略过不提了。
首先介绍 Tame Impala 为大陆蒙牛的蓝莓牛乳产品提供〈 The Less I Know The Better 〉......等等,怎么音质感觉有点反胃?原来该广告并没有向 Tame Impala 取得授权,这个音源相信是粗制滥造的山寨版本。 Kevin Parker 自己对此也是好气又好笑放上 Instagram 分享,顺便tag了唱片公司 Sony Music 共谋官司诉讼。
除了 Tame Impala,其实被广告以山寨方式 rip off 的独立乐队不在少数,像 Hugo Boss 涉嫌擅改 The xx 的〈 Intro 〉、 Volkswagen 的广告也曾被指控挪用 Beach House 的〈 Take Care 〉二次创作,不过正如BH二人后来的公开声明所言,乐迷遇上这些情况最重要是分清楚到底作出侵权行为的是品牌本身,抑或广告公司自把自为。一般情况下,汽车品牌要取得独立乐队首肯还是比较容易,尤其在欧美国家,驾车一般都不会对音乐人构成太大的形象冲突 - 同样是 Volkswagen ,就顺利协商使用 Stereolab 的〈 Parsec 〉和 Wilco 的〈 Sky Blue Sky 〉,后者直言“我们有几个成员本来就驾VW的”。经济杂志福布斯( Forbes )甚至曾经撰文盘点十大最佳汽车广告配乐。
而要说我心目中最有格调的人车配搭广告,必属 Lou Reed 与 Honda 于 1984 年的合作。当时 Honda 为了推广 Elite-125 型号电单车,全广告不停穿插八十年代的纽约街道,各式各样的基层 hustle 生活场景:妓女、蓝领、街边洗车、涂鸦、飞发铺......一切都是多么有生命力,多么美好的时代光景。配乐用上金曲〈 Walk On The Wild Side 〉,随著那经典色士风声起奏,镜头一转到坐在深红色绵羊仔上的 Lou Reed,友善地嘱告萤光幕前的观众:Hey, don’t settle with walkin'.
不论产品,这广告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文化观赏价值。
说到 Honda 的广告自然不能不提该公司在 1985 至 1988 年间,采用山下达郎作品于当地播出的一系列广告。广告画面完全表达了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结构催生的盛世情意结:明明是卖给日本当地人看的,却只见富裕白人男女的梦幻中产生活剪辑 —— 拿两本厚书当榄球互抛的桥段相信启发自广东话谚语“抛书包”—— 所有人物都是身光颈靓无忧无虑而神情刻板,算是某种文化逆输出?山下达郎充满 city pop 情怀的音乐正好满足日本社会当时对人生的美好想像。
最后当然要再提一次我们的案例,在香港本地的广告中出现 Creation Records 旗下乐队的歌曲,这很可能是自开埠以来的首例,更是叫人猜一万次也不会猜到是用于观塘楼盘广告,不知道入手自住的陈先生陈太太会否过著很 acid-house 的生活?至于此广告配乐又有否取得 Primal Scream 或其唱片公司的授权呢,截稿前,我们并未与相关人等取得联络。
(后按:据了解,项目发展商之一信和集团事先已取得歌曲使用版权。)
Primal Scream 乐队简介
成立于 1982 年,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乐队之一,由早期的 c86 乐派转型到 acid-house 风格而确立其历史地位,于 1991 年交出新迷幻旷世杰作《 Screamedelica 》:当 Oasis 签约 Creation Records 后首次造访唱片公司仓库时,职员表示他们可以免随便拿几张回家,Noel Gallagher 只表示他们已经买了《 Screamedelica 》所以不需要其他“垃圾”。Primal Scream 及后再推出实验电子噪音的生涯巅峰《 XTRMNTR 》,并一直活跃至今,最新发行为 《 Give Out But Don't Give Up: The Original Memphis Recordings 》,重现他们 1994 年专辑的原本面貌,同时于 BBC4 上推出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