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电影 学摇滚历史:摇滚传奇的传记片 (下集)

撰文: 袁智聪
出版:更新:

Queen / Freddie Mercury 的音乐传记片《 Bohemian Rhapsody 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说》在这阵子带来了相当的回响。过去,也有不少摇滚传奇人物的故事被拍摄成传记片电影( biopic film )、搬上大银幕,在睇戏之余,也不失为乐迷学习摇滚历史的途径。不过大家也要懂得分辨个中的真伪,今集继续重温多几出传记片电影。

上次说过《 Sid & Nancy 崩之恋》、《 The Doors 火乐焚城》、《 Backbeat 披头岁月》、《 24 Hour Party People 》、《 Walk the Line 弦途有你》、《 I'm Not There 七人一个卜戴伦》等把摇滚传奇人物故事被拍摄成的传记片电影( biopic film ) ,今次继续重温多几出。

Last Day (2005)

主角:Kurt Cobain

到底 Gus Van Sant 电影的《 Last Day 》是不是美国西雅图头号 grunge rock 乐团 Nirvana 灵魂人物 Kurt Cobain 的传记片电影?没错这出描写一名摇滚乐手离世前最后几天之心路历程的电影,主角的造型与性格压根儿是 Kurt Cobain 来。但Michael Pitt 饰演的主角名字是 Blake 而不是 Kurt ,片中也听不到任何一首 Nirvana 的名曲,片中的处境也不太合乎真正的史实,当年都叫好多 Nirvana 粉丝看得一头雾水。实情 Gus Van Sant 的原意真的是要把一出 Kurt Cobain 的传记片,但考虑到这会过不到其遗孀 Courtney Love 的一关,也顾及其家属的感受,所以把 Kurt 的心理状态全然二次创作成这套“伪 Kurt Cobian传记片”《 Last Day 》,也跟他之前的《 Gerry 》(2002年) 及《 Elephant 》(2003年) 构成其“死亡三部曲”。片中的一个亮点是有 Sonic Youth 的 Kim Gordon 演出。

Control (2007)

主角: Ian Curtis

在 post-punk 世代及独立音乐界享负盛名的英国硬照摄影师兼音乐录像导演 Anton Corbijn ,他的首部长片电影,是曼彻斯特 post-punk 传奇乐团 Joy Division 灵魂人物 Ian Curtis 的传记片《 Control 》,那是根据其遗孀 Deborah Curtis 的回忆录《 Touching from a Distance 》改编,而她也是电影的监制之一。擅长拍摄黑白或单色照片的 Anton Corbijn ,《 Control 》也是一出黑白片电影,调子愈来愈沉重,在他的音乐生涯与跟 Debbie 的感情之外,也勾勒出脆弱的 Ian Curtis 在生活上所面对的种种挣扎,婚姻危机、外遇的问题、日益严重的癫痫症。末段他在家中厨房自缢的一幕,看后叫人久久未能释怀。

Nowhere Boy (2009)

主角: John Lennon

John Lennon在14至19岁间的青少年时代传记片电影《 Nowhere Boy 约翰连侬:不羁前传》,改编自 Lennon 同母异父妹妹 Julia Baird 所撰写之回忆录,由英国女导演 Sam Taylor-Wood 执导(也是她的首部电影)。故事一方面带出来自破碎家庭的 Lennon,他与一手把他抚育成人、严谨教养的监护人姨母Mimi Smith,以及童年时舍他而去但后来重修旧好甚至犹如其音乐缪斯的母亲Julia Lennon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关系。另一方面是少年 Lennon 的音乐成长路,受 Elvis Presley 启蒙,在学校发起组成以他为首的The Quarrymen乐团,继而遇上跟他惺惺相惜、互相影响的 Paul McCartney 。片末 Lennon 正向姨母交代他们准备到德国汉堡闯一闯而要弄入境签证,并提到乐团会改过一个新名字。

The Runaways (2010)

主角: The Runaways

1976至79年间昙花一现的美国加州全女班摇滚乐团 The Runaways 由 Floria Sigismondi 执导之同名传记片电影《 The Runaways 粉红天后》,那是改编自女主唱 Cherie Currie 讲述她年少轻狂岁月的回忆录《 Neon Angel: A Memoir of a Runaway 》,并由结他手兼创团成员 Joan Jett 亲自担任执行监制并到拍摄现场指导,带出这班摇滚少女如何以青春无敌 girl power 火速成名、锋芒毕露地红到日本,体验靡烂摇滚生活,继而堕入迷失与争扎,影片前后调子也大相径庭。电影的主线是 Dakota Fanning 饰演的 Cherie Currie 和 Kristen Stewart 饰演的 Joan Jett 这两位主将之间的关系,由互相扶持变到互不相让。经理人 Kim Fowley 也是其一要角。

Greetings from Tim Buckley (2012)

主角: Jeff Buckley / Tim Buckley

五年前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曾上映过。同样英年早逝的 Tim Buckley  与 Jeff Buckley 父子,《 Greetings from Tim Buckley 》带出 Jeff 在90年代初应邀参与一场其父的致敬音乐会之过程,再追溯 Tim 在60年代末的音乐生涯,Jeff 并不熟悉这位传奇性的父亲。这出传记片电影拍出一种淡淡然的感觉。

Love & Mercy (2015)

主角: Brian Wilson (The Beach Boys)

Bill Pohlad 执导的《 Love & Mercy 迷失巨声》是美国殿堂级乐队 The Beach Boys 灵魂人物 Brian Wilson 的传记片电影,分别由 Paul Dano 饰演60年代的年青 Brian Wilson 、 John Cusack 饰演80年代的中年 Brian Wilson,两者时空交错。前者包括重演了 Brian Wilson 这位音乐天才退出 The Beach Boys 的巡演、撇甩了队友,独力领导60多位乐手在录音室闭门造车,创作出充满天马行空奇想意味的1966年迷幻摇滚运动先锋专辑/划时代巨著《 Pet Sounds 》,如何在录音 session 上“玩转录音室”的制作与技巧,再有《 Smile 》的录音 session;后者主要带出这位摇滚巨星的人生瓶颈,面对灵感逐渐枯竭与情绪病困扰,以及遇上毕生摰爱、他的第二任妻子 Melinda Ledbetter 。

England is Mine (2017)

主角: Morrissey

为出名“奄尖”的前英国曼彻斯特传奇性独立乐队 The Smiths 主唱“老摩”Morrissey 拍摄传记片电影,其实有点自讨没趣。由曼城电影制作人 Mark Gill 执导兼编剧、原名《 Steven 》的《 England is Mine 》是取名自 The Smiths 的1984年首张同名专辑《 The Smiths 》曲目〈 Still Ill 〉之歌词 “ England is mine, and it owes me a living ”。电影所记载是 Morrissey 组成 The Smiths 之前,在70年代的早年生涯、仍留著一头蓬松发型的年轻老摩,女主角是当年老摩的好友、曾组成 post-punk 乐队 Ludus 的 Linder Sterling,还有最早期跟老摩组乐队的结他手 Billy Duffy (后来Billy移居伦敦组成了gothic / hard rock乐队Death Cult / The Cult)。电影不失为认识“老摩前传”的机会。

Nico, 1988 (2017)

主角:Nico

原籍德国、模特儿与演员出身的 Nico ,及后来到美国纽约市为 Andy Warhol 拍电影,并引荐她跟以 Lou Reed 为首的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合作灌录了“蕉碟”,继而作个人发展并成为“歌德教母”的她,就在1988年逝世,电影《 Nico, 1988 》也是记载她晚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生涯。由 Susanna Nicchiarelli 执导、丹麦女演员兼女创作歌手 Trine Dyrholm 主演,《 Nico, 1988 》所看到已是经过毒品与酒精摧残、样子浮肿的49岁 Nico ,而非最美丽的她。 Trine Dyrholm 不单是演员,片中所有 Nico 的歌曲都是由她献唱,拍摄前她都先会跟乐队在录音室排练。但作为 Nico 死忠乐迷的我,会嫌 Trine 的面孔不似 Nico 而且也演活不到她的“鹅公喉”颓靡烂声。

相关文章:

睇电影 学摇滚历史:摇滚传奇的传记片 (上集)

关于波希米亚狂想曲:探讨 Freddie Mercury 内心世界

Kurt Cobain 非官方纪录片《Kurt & Courtney》Netflix有得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