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读】秋日带狗狗郊游 新手宠主一定要识“防虫技”

撰文: 禤宏俊
出版:更新:

狗狗最爱散步,但香港天气和暖潮湿,就算到了入秋时份,跳蚤、牛蜱依然活跃于户外,稍一不慎狗狗便可能罹患皮肤病或敏感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夺取“狗”命!所以,各位新手主人若要放心带狗,事前就要建立好正确的“防虫”习惯!

牛蜱虫能诱发狗只罹患牛蜱热,是香港最常见的寄生虫。(istock)

天气和暖潮湿 “牛蜱热”成克星榜首

新手主人未必知道,受天气影响,香港户外环境其实潜藏著极多的寄生虫,令狗狗感染心丝虫、跳蚤、壁虱等机会大大增高。尤其入秋,主人特别喜爱带狗狗郊游散心,但要知道郊外活动跟平常散步不一样,游玩期间一时疏忽便可让草丛内的寄生虫、牛蜱、钩端螺旋体等乘虚而入,令狗狗生病。

而在香港,最困扰狗狗的问题就是“寄生虫”!其中,以牛蜱情况最为严重,牛蜱不但令狗狗有机会感染牛蜱热,使其发烧、贫血,甚至死亡。香港每年牛蜱热的病例不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医治牛蜱热亦变得愈来愈困难。要预防牛蜱,主人在出发前可先在狗只身上使用防牛蜱喷雾或防牛蜱带,回到家中可检查狗只的耳朵、耳道、腋下、鼠蹊部、趾部及面部会否带有牛蜱。如发现牛蜱踪迹,主人切勿用手强行拔除,应先用沾有酒精的棉花把牛蜱焗晕再移除。

其实预防牛蜱,很多主人都会每月使用Frontline与Preventic Collar,对狗狗而言,这个组合已经足够预防牛蜱,但如狗狗仍不幸中招,出现食欲不振、小便呈现红色等相类似症状,就要尽快到兽医处求诊。

行山后,主人要为狗只检查,如发现牛蜱虫,切勿强行摘除。(Getty Images)

狗用蚊水隔绝“心丝虫”

除了牛蜱热,心丝虫同样可怕。经由吸血,蚊子可把心丝虫的幼虫带到狗只身体寄居,并会蔓延至心脏和肺动脉,严重伤害心脏和血管内壁,死亡率高达6成。

所以,主人在郊游时应为狗只做防蚊措施。蚊怕水虽然是有效而方便的驱蚊用品,但切记勿用一般人类蚊怕水,因为当中的的成份避蚊胺(DEET)对狗狗有害,要选用狗只专用的驱蚊剂如Revolution、Advantix等。

河流溪涧最易滋生蚊虫,预知狗狗流水玩耍,主人要做足防虫功夫。(Getty Images)

份量适度 留意狗狗有否药物过敏

最常见的“防虫”法是使用驱虫药,目前能在市面上购买得到的驱虫药物,大概可分为滴剂、注射、口服锭、喷剂、项圈等类型,而成份主要分为Fipronil(芬普尼)、Imidacloprid(益达胺)及Selamectin(色拉菌素)三类。其中,滴剂的维持时间虽然较短(约1个月),但因为使用方法简单快捷,是较适合新手宠主的一种。

一般滴剂可在约24-48小时内,破坏虫体的神经系统继而令牠们死亡。由于哺乳类动物如狗狗的“GABA”(神经传导物质)与虫体有别,在正常情况下药物不会对牠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然而,每只狗狗的体质也各有不同,因此也有部份狗狗有机会于用药后出现下痢、呕吐、肌肉震颤、食欲不振、搔痒、红斑、嗜睡、流涎和呼吸急促,这些都是使用灭虫药后所出现的副作用,倘若狗狗不适,便要立即送往动物医院求诊。

滴剂简单方便,合适新手主人使用。(Getty Images)

幼犬切忌用药 用前了解方法

不同驱虫药对狗狗的年纪、体重也有一定的要求,如狗狗年纪过小,使用过量的驱虫药,会对幼体造成伤害,所以宠主一定要看清说明再进行使用。一般而言,年纪少于8周或体重于1.5公斤以下的幼犬,都不适宜使用驱虫药,新手主人要多加留意。大部分的驱虫约都可以在宠物用品门市内购买,主人在使用前请遵照兽医指示,保要做好保护措施。若对药物的使用份量和方法不清楚,就要做好事前咨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