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中国打响金融战“疫” 货币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
武汉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以后,中国部分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大量企业面临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问题。因此,“支持配合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金融系统的头等大事。周三,中国央行提出了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三点具体举措:
一是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
二是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三是在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不久前,中国国务院于周二召开的常务会议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会议同时表示,“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并要求“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
三方面推出金融支援措施
整体来看,中国金融战“疫”举措正在围绕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展开,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目前,中国金融战“疫”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首先,政府要进行财政补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中国政府一方面对生产防控疫情相关物资企业进行直接补贴;另一方面减免企业税费,延迟企业社保缴纳时间,为企业提供间接补贴。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中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已经累计发放1,008.7亿元资金用于疫情防控。
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中共党刊《求是》杂志上发文称,“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要“通过减轻企业、个人负担,促进疫情防控、拉动经济增长”。刘昆认为“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严谨细致推出并落实好各项财税支持政策,是各级财政部门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工作”。
其次,中国央行要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足。疫情期间,部分经济活动陷入停滞,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资金链断裂。因此,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不仅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也能够为市场增加信心。春节假期结束后,中国央行在2月3日和2月4日连续两次共投放1.2万亿元资金,相当于降准1个百分点,极大地稳定了市场预期。
此外,中国的政策利率也在小幅下调。2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较上月下调10个基点;5年期LPR较上月下调5个基点。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让整体市场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像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要加大政策力度”。
最后,中国各级政府要加快财政投资。疫情导致中国部分经济活动停滞,不仅阻碍资金无法从需求端流向供给端,也导致市场预期悲观,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热情下降。此时,政府需要加大投资,对经济进行托底,拉动社会需求。2月25日,中国云南省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计投资3.6万亿元。此前,河南省和福建省也相继颁布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目前,仅3个省的投资力度就已经超过10万亿元。
2月24日,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会“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尽快形成有效投资”。中国华创证券的研究团队预计,财政部可能针对本次疫情发行不同于以往的新品种特别国债,同时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将由此前市场预期的3万亿元扩大至最高3.5万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投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