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筑】港机构自发义助 尼泊尔山区灾后建村

撰文: 雷安琪
出版:更新:

这个冬天,香港经历数十年难得一遇的严寒,刚于去年经历完一场大地震的尼泊尔山区村民,亦迎来震后第一个寒冬。最冷的那几天,港人正争相涌上山顶赏霜;那边厢,家园尽毁的村民,只能瑟缩于漏风的铁皮临时屋中度日。

寒冬或很快过去,但雨季紧接而至,去年年尾,两间来自香港的义工团体自发为尼泊尔山区村民重建村落,希望透过筹募捐款,能于未来两至三年内,与村民协力重建全村约130间住屋。有院校得知计划,更于本周日举办筹款嘉年华,帮忙筹集资金,为山区重建出一分力。

灾区的即时紧急救援,都不难找到人支持,但两、三个月过后,大家便将灾难遗忘了。可是,灾民要重新站起来、重建一个安全的家,这段日子也同样需要支援。
Gigi@IDEA Project
大部份村民均暂居于由铁皮制成、简陋的临时屋中,难以抵御寒风。(受访者提供)
重建会与村民以协作形式进行,与他们一同设计具防震功能的新屋。我们会筹集捐款支付约七成的建筑费用,村民则付出他们的劳力建屋,并负担余下的支出,大家都会参与在整个重建计划中。
Gigi@IDEA Project
IDEA已购入首批台湾建筑师谢英俊设计的防震屋在灾区试验兴建,运输过程却遇上不少麻烦。(受访者提供)

如此具破坏性的地震于尼泊尔并不常见,但为了防范于未然,加上政府亦在去年12月颁布新的防震屋指引,两个团体与村民皆决定在重建时为全村换上防震屋。然而,完全防震的房屋设计造价不菲,村民生活朴实,自给自足,根本没有闲钱建屋;两间小小的NGO亦缺乏资金,善款全由募捐和义工而来。为了将一间房子的预算控制在3、4万内,只有在设计上想想办法,最终他们决定以协作形式进行,承担起最难处理及最昂贵的建筑主结构部份,为村民兴建半间房子,余下的半间,包括墙身建造和屋内间隔则由村民自行负责。

运材困难重重 防震屋设计未定

Gigi是IDEA Project的成员之一,本身是全职工程师。为了研究防震屋设计,去年年底便与义工团员一同到访四川成都了解防震技术,经过两个月的研究,暂有两个重建方案。

已成立5年的IDEA,过去一直召募各界义工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建筑项目,改善当地人生活。(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