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与牠们的玩具节 FUCKAIJU主办人:再玩下去就变艺术品
近年香港兴起搪胶玩具热潮,在造型设计以至制作上均充满变化惊喜的原创Kaiju(“怪兽”一词的日文罗马拼音)搪胶更成为不少玩家的宠儿。适逢Kaiju玩具诞生50周年,本地搪胶玩具店“胶易广场”将在本月11日举办香港首届《联合怪兽玩具祭》(FINEST UNITED CONVENTION for KAIJU - HONG KONG 2016,简称FUCKAIJU ),邀请近60个来自全球各地的玩具单位参展,宣扬怪兽文化之余亦满足一众玩家的购买欲。入场之前,不妨一听主办人兼店主Jimmy谈谈筹备过程,以及分享“怪兽与牠们的炒味”。
记=香港01记者
J=Jimmy
记:当初是怎样接触Kaiju或是“邪胶”玩具?
J:在接触搪胶之前,自己本身玩的也是主流玩具。直到2008年左右,偶然在一次日本旅行时发现真头玩具(リアルヘッド, 又称Realxhead)的招财猫公仔,发现它的单眼造型很过瘾于是踏上收集之路。那阵子香港还未有售,所以每年也会到日本入货(加上日元较低,甚至会一年去两次﹗),同时发掘其他造型较古怪的Kaiju玩具。
记:比起日本特摄系搪胶人偶,你本人和今次展览反而更集中于Kaiju和一众较另类和重口味的“邪胶”。后者的吸引力何在?
J:日本特摄公仔以旧胶(7、80年起生产的旧作)为主,价值在于它们所带来的童年回忆和怀旧味道。而“邪胶”和Kaiju虽然绝大部分在现代生产,但基于产量比旧胶更稀少而令两者价值不相伯仲。旧胶虽少,但始终是由大型玩具公司作大量生产;反观邪胶怪兽乃是偏向自家独立制作,一款通常只有1、200只甚至10只。
更重要的是“邪胶”盛载的艺术价值。我常说玩“邪胶”是玩玩具的尽头,再玩下去就变成玩艺术品而不再是玩具。倒转来说,“邪胶”虽说是玩具公仔,但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上用到的人手上色、雕刻等技术,根本是偏向艺术创作层次。
记:和海外玩具单位/艺术家联络沟通的过程中,能否分享一下外国人怎样看待香港搪胶作品的?得悉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举办Kaiju玩具节,他们又有什么反应?
J:以我所知,他们通常会把香港作品归类为Cult Toys而非Kaiju类。与此同时,由于外国很少有Awesome Toy这种专攻7、80年代Bootleg/无版权风格的品牌,因此香港玩具风格其实也有机会杀出一条血路。至于玩具节,其实很多Artist得知消息后也会惊讶“原来香港的搪胶/另类玩具文化也不容忽视﹗”,因此也很乐意借着参展推广自己的作品。
记:那么筹备FUCKAIJU玩具祭时,有什么目标和难度?
J:目标之一,是希望尽量做到每一个国家也有参展代表-难度亦随之而来,因为日本的品牌和艺术家是最难洽谈的,他们通常都直接“唔Show你”。欧美代表则视参展为家常便饭-因为几乎每个月也有展览或玩具节。至于中国方面,可能因为我在玩家时期已和他们关系甚好,所以难度不大。但整体来说,始终是第一次搞展览,可能要完事后才体会到个中难度。(笑)
记:是次玩具祭一大理念是“人人有胶买”,亦由坊间常见的排队入场改为增设Time Slot,大家按门票号码分批入场,这个想法背后是否和“排队党”风气有关?
“人人有胶买”,既是目标又是难度。现时搪胶玩具界的风气有点奇怪,总是要“挨”一定的炒价才能觅得心头好。加上以往玩开潮流品牌玩具的玩家转投搪胶阵营,也会间接“托起大市”。我玩了近7年,留意到近来的价格是前所未及的高峰,个人认为已经“见顶”,太贵太恐怖了。举一个例子,若然某件日本玩具售价1-2万Yen,玩具店会尝试开出7万Yen的高位,卖不出才逐步降价。是次玩具祭的限定作品虽然同样需要抽选,而主办方亦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唯有尽量在入场方式汲取他人经验以增加公平度。
记:说到“大市见顶”,是否意味着会有“泡沬爆破”的一天?
J:一定会回跌﹗按我这几年的经验,有不少品牌在一轮热炒后都会相继回落。而且市面上好玩的品牌多如繁星,大家不应盲目去追捧或炒卖。我自己也会玩一些稀有度较低但产量丰富的作品,对我来说造型和质量比品牌名气更重要。反观不少大热品牌的限定品虽然罕有,但我会觉得造型其实很普通-把每件作品视为“个体”去看待,总好过因为它的Brandname而强逼自己一定要储齐。
《FINEST UNITED CONVENTION for KAIJU - HONG KONG 2016 》
日期:12月11日
地点:湾仔骆克道150号-158号祥友大厦1楼(湾仔地鐡站A1出囗右转不需1分钟)
主办方当日会有少量免费门票作即场派发,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