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无俾的施政报告】政府送鲜鸡 基层也能食餐靓鸡
香港政府年年都说施政报告齐参与,可是对一般市民大众来说,永远只有政府讲无我们讲,感觉离地又疏离,听得多都奄闷。既然政府没有用心聆听市民的诉求,我们选择以戏谑方式针砭时弊。虽然今次表达形式不严肃,但我们的诉求却是非常认真,绝不儿戏。
年三十晚,望著桌上那碟清蒸白切鸡,那块极具弹性的黄色鸡皮彷佛向我招手,我再也按捺不住,连皮带肉放入口,当鲜黄色的鸡油渗入每一道味蕾,那久违了的鸡味直迫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令全家人吃得泪眼汪汪。我第一次明白到,May姐那句经典废话“食鸡有鸡味”,原来是意味深长。
每逢过节,阿妈总坚持到街市买来一只新鲜鸡寓意“全家福”;嫲嫲更声大大说:“拜神无只新鲜鸡,似咩样!”,又有谁料到上一次团年饭吃鲜鸡,已是5年的事?自从廿年前第一次禽流感爆发,政府开始回收养鸡牌照,本地养殖场陆续执笠,令香港活鸡供应量由全盛时期每日生产十万只,急降至不足两万,来自内地的活鸡每日也不过三千,令鸡价飙升了十倍有多;1997年一斤鸡约17蚊,今日要买鲜鸡,动辄就80-90蚊斤。过节时一只鸡卖到二百几蚊依然有价有市。
起初几年,阿妈仍然会咬著牙挨贵鸡;后来市道愈来愈差,全家收入大减,鸡价依然有升无跌,阿妈唯有用自己的方式填补鲜鸡空缺。饭台上的鲜鸡慢慢变成内地、巴西入口的冰鲜鸡,前年“新潮”地换上《来自星星的你》的韩式炸鸡,去年更离谱到买KFC,当晚我们震惊得像大台台庆当晚,艺人在镜头前被迫食炸鸡般尴尬,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团年饭。
幸好政府再次释放本地鸡农的产能,不再一味收牌,大力扶助本地鸡农发展,并以补贴形式大手购入本地活鸡,以在冬至和团年向低收入市民派发,终于令市民不用含泪以炒价买鸡贺团年,鸡农又有稳定收入。看著郑嘉颖在政府派鸡广告继续呼吁市民打218五个0,我只想说一句:“团年有鸡食,其实唔难。”派活鸡看似小恩小惠,然而过时过节吃鸡对于香港人来说,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一个政府若能显露出对低下阶层市民的关心,必然能提升香港人快乐指数。政府与其想尽派糖的方法,不如真正顾及日常生活所需,派鸡带来的快乐,可能比任何一粒所谓的“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