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丹娜丝|一张图尽显AI模式预测完胜 传统电脑模式离行离迾
台风丹娜丝今早(6日)于本港东至东南400公里左右掠过,大致移向台湾西部沿岸至台湾海峡一带。天文台于下午2时20分取消一号风球。天文台下午公布丹娜丝报告,指出丹娜丝形成位置的不确定性、其增强速度及引导气流为预测其发展及移动路径带来颇大挑战。
天文台列出7月1日晚上8时的预测结果,当时AI人工智能模式比传统电脑模式更早捕捉到丹娜丝会在南海东北部徘徊及在今日(6日)“直角转弯”沿台湾海峡向北移动吹袭台湾。
天文台科学主任(梁浩明 黎宏骏 吕旭升)下午在网页专栏“天气随笔”发表题为《“直角转弯”的丹娜丝》文章,总结丹娜丝对港影响。文章指上周于南海至菲律宾一带的广阔低压槽上的低压区有增强迹象,但当时的电脑模式预测该低压区会否发展为热带气旋、形成时低压中心的位置及其随后的移动路径均出现极大分歧。
海面29度兼垂直风切变较弱 利丹娜丝增强至台风级别
直至上周五(4日),该低压区移入南海东北部并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天文台于当日中午时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昨日(5日)该热带低气压进一步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丹娜丝。
文章指出,由上周五至今日(6日)早上,丹娜丝一直移动缓慢并在南海东北部徘徊,由于该区的海面温度高达29度左右及垂直风切变较弱,丹娜丝逐步增强至台风级别。
高空反气旋位置改变 引导气流令丹娜丝“直角转弯”加速向东北移动
文章指,热带气旋的移动方向主要受引导气流影响,例如热带气旋很多时候会沿著高空反气旋的外围移动。丹娜丝在南海东北部徘徊时,正因为处于南北两个高空反气旋之间,所以引导气流较弱;随着高空反气旋位置的改变,引导气流开始转为明显,令丹娜丝加速向东北移动。
丹娜丝形成位置的不确定性、其增强速度及引导气流,为预测其发展及移动路径带来颇大挑战。文章指出,AI电脑模式比传统电脑模式更早捕捉到丹娜丝的路径变化,能够预测丹娜丝会在南海东北部徘徊及“直角转弯”。
AI模式盘古及伏羲7.1已预测在南中国海直角转弯向北移动
根据天文台展示资料,内地AI人工智能模式盘古及伏羲在7月1日晚上8时的预测,已料丹娜丝会在南海东北部、香港东南约550公里直角转弯,向北移动经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登陆,影响台海两岸,最终丹娜丝今日凌晨在本港东南约400公里直角转弯,向北移动往台湾海峡。
两大传统电脑模式7.1都料丹娜丝不会入南中国海
在同一时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及全球预报系统(GFS) 传统电脑模式都料丹娜丝会直角转弯向北移动,但都料丹娜丝不会进入南中国海,会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转弯,可能吹袭冲绳本岛;而GFS的预测更离行离迾,料丹娜丝移向冲绳以东的海域。
另外,由于丹娜丝的环流较小,其外围雨带未有直接影响珠江口一带,本港昨日阳光充沛及极端酷热,多处地区气温上升至35度或以上,但高温亦触发骤雨及狂风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