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台长专访】岑智明忆山竹袭港:天文台似医生能救人生命

撰文: 蓝善婷 尹淑君
出版:更新:

2018年的香港天气大事,单是一个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已令大家留有深刻回忆,甚至可能是犹有余悸,而市民可能还会记起,当日台风来袭时,虽然令香港全城留下一片颓垣败瓦,但却没有人命损失,背后功臣之一,相信香港天文台可占一席位──全靠天文台史无前例提早作出预警,令市民不敢掉以轻心。当全城严阵以待,可能就是最好的防灾良策。
天文台应对山竹应记一功,或许跟天文台之首、台长岑智明有关。他自2011年上任后,任内三度发出十号飓风信号,似乎对付最强风暴经验丰富。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就忆述,山竹袭港时人在天文台总部指挥大局,经历50小时不眠不休,更直言都有“惊过”,“我们在七楼,大厦也在摇;但你明知道会很严重,惊也没有办法,绝不能怕到手忙脚乱。”最终,香港成功在飓风来袭下录得零死亡,他就形容天文台的工作也跟医生相似,原来同样能救人一命。

在上午8时,天文台录得的气温为18.1度,相对湿度为百分之89;在京士柏录得的紫外线指数约是0,强度属于低。香港今日大致多云,早晚会有一两阵微雨,初时有几阵薄雾,下午短暂时间有阳光,最高气温约20度,而早上多区气温,就介乎16至17度左右。(按此阅读:【天气预报】未来一周清凉最高仅约20度

今早多区气温介乎16至17度。(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上周五发布最新一辑的“气象冷知识”,是《山竹特辑》的第五集,题材是“坚守雷达站”。虽然山竹吹袭香港早已成为过去,但其实城中不难发现尚有留痕,仍未回复如昔,例如塌树仍有待清理,而天文台针对山竹作出的分析及检讨,更是一直继续。

那作为天文台的台长,究竟当日面对山竹来袭时,虽然早有准备,但当时又是什么的心情?应付山竹,又是否是台长生涯中最难忘的挑战?

《香港01》:《香港01》记者

岑:天文台台长岑智明

岑智明透露,当日天鸽吹袭时,自己连续40多小时没有睡觉,但山竹应是50小时,比天鸽时间更长。(郑子峰摄)

《香港01》:成为台长最难忘的经历是那一次?又记得工作最辛苦的一次吗?

岑:天鸽之前,我记得当时好像是连续40多小时没有睡觉,山竹应该是50小时,比天鸽时间更长,对香港的影响亦比天鸽强,所以是最难忘的。第一身感觉就是我们天文台总部楼上预测中心,我们只是七楼,七层高,而且旁边有很多大厦,但七楼大厦也在摇,所以同事也觉得很惊。庆幸是,我们早装上了木板,我们那么多年也不觉得需要这样做,但今次我认为如果不做预防,对我们的运作会有问题,很多同事于特意回来帮忙完成它,但其实他们不是做这些木工、装木板的,幸好有了这些预防措施才摇也不怕。

岑智明在山竹袭港后,曾在个人社交网站帐户上载天文台总部的“灾情”,可见天文台亦受到一定破坏。(岑智明facebook截图)

《香港01》:犹记得当日山竹来袭时,就算足不出户,单是感觉到大楼摇动,已知风力惊人,如果再浏览天气卫星图,更会惊觉山竹的范围,几乎大到足以覆盖整片南中国海。如果不太懂气象,单是观看卫星图已足以被吓倒,深知风暴威力的天文台仝人,心情又是如何?

岑:心情不单害怕,看见山竹靠近,你明知道会很严重,但惊也没有办法,不能怕到手忙脚乱,我们一定要保持镇定,最镇定应该是我们。大家也很投入,所有事都走多步,一早做好所有准备,安排到位。但说真的,心情上怎样说也有些忐忑,因为事前说得那么严重,如果到时候风(山竹)真的“突然死了”,或减弱得很厉害,“冇料到”一样会被人痛骂。如果真的有这种情况,唯有出来“解画”,我们不是未解过,但是相反,如果我们怕错不说,那个风没有经过吕宋减弱,真的以强劲威力吹过来,后果就会很严重。

所以永远每次这些情况也要判断,真是很紧张,判断错了就有后果,但两害也要取其轻,所以要有一个很冷静、客观的判断,问心无愧。但无时无刻又会想:如果另外一个情况出现会怎样?其实我们真的又爱又恨!山竹那时,看见风眼移向吕宋,我们想:“一定会散!”然后又向北移,没有那么怕它会散,但又再北移,“死了!北北北北北!会不会不登陆 ?不登陆又大件事!”最后真的全个吹来,幸好后来刚刚未到吕宋海峡又登陆。其实这些真的,虽然大家未必感受到,但我们背后的心情真的忐忑。回想起真的很惊险,有机会将来拍电影也可以。

岑智明直言,面对山竹来袭时心情忐忑,既担心正面吹袭会带来严重破坏,又忧虑台风威力不似预期就会被外界指责。(郑子峰摄)

《香港01》:山竹威力特别劲,而破天荒地提早作出预警的天文台,事后就获得不少市民大赞。医生做手术时,病人性命掌握在医生手中,当台风来袭时,市民的性命,就其实都掌管在天文台的预测里,有没有这个同感?

岑:我们天文台有些雀,有雀巢,当时风还未到,我到露台外看,我想那些雀不知道走了没有?我们有一支天线,上面有雀巢,在更早前我也拍下了照片说:“明天打风后不知道什么情况?”后来天线断了,雀巢也真的跌了下来,我特意走过去看,结果找不到雀鸟或者尸体,应该已经飞走了,很聪明,可能有灵性,这样我便安心了。好像医生,或做手术,就算接生也是,做得好会很开心、很成功。见证生命或者救了一个人,其实天文台也真的有这个感受,不过未必那么容易说给大家听。

9月16日,台风山竹吹袭香港,为香港多区带来严重破坏,后遗更是深远,红磡海滨广场被吹爆玻璃办公室尽毁。

《香港01》:那香港市民的心态经过天鸽及山竹后有改变吗?还是否只想知有没有台风假放?

岑:我们一直有同事接听市民电话,我也有问同事大家的查询内容有没有分别,大家说天鸽前,市民多数问:“什么时候挂风球?什么时候落波?什么时候照顾小孩?什么时候有假放?”但后来多了朋友打电话来问:“如何防灾?如何保护家居?”已经看见明显的心态上有转变,一来是很多年也未试过这么厉害的台风,第二是看见澳门灾情严重,所以大家都有第一身感受。但然后更厉害的山竹来了,部分是得益于天鸽,因为大家被天鸽警醒,我们也很早已经预警,结果大家都很紧张地作出反应,防灾结果相当不错。如果大家没有天鸽,可能未必做得如此足够。

天鸽吹袭后,市民致电天文台时,多了询问如何防灾及如何保护家居。(郑子峰摄)

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接受《香港01》的专访,将分6集,一连三星期逢周一及周二刊出,由台风山竹谈起,另外还包括谈天文台的不为人知的工作;他个人及天文台善用社交网站之缘由及心得;也点评近年坊间及传媒愈来愈多报道及追踪天气变化消息,究竟是好是坏?天文台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时,又有什么角色及工作可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