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商场贴红色圆形Logo被举报是「旭日旗」 央视批:爱国不是生意

撰文: 陈进安 蔡苡柔
出版:更新:

近日,江苏南京一间商场被一名博主拍片指控到处都张贴着日本元素,贴着“旭日旗”。该博主还怒斥“这里是南京又不是东京!”事后,涉事装饰图皆被拆除,商场的物业还被责令整顿。不过事件引来反转,有人贴出涉事装饰画的全景,显示原图案显然与日本旭日旗无关,事实上只是圆球系列的一部分而已。目前,此事件更已登上多家日本媒体。

对此,央视1月28日也罕见发声批评,称“爱国不是生意,根本出路还是要回到法治轨道上,必须对恶意举报者进行相应惩处”。

事件经过是有一个博主拍了一个举报影片,他表示商场到处都张贴著日本元素,让他恶心。随后,他找到商场员工怒斥,“你们搞这些东西干什么,这里是南京又不是东京!”他更报警,并继续与商场一方激辩,“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你张贴这个东西有没有尊重过我们南京”。

最后,警方要求商场方面把有关装饰贴纸撕掉,商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觉得不合适,会调查处理。

不过剧情随后反转,有人贴出涉事装饰画的全景,显示原图案显然与日本旭日旗无关,展示的其实是烟花,左看右看都看不出有日本元素,博主指的所谓“旭日旗”,事实上只是圆球系列的一部分而已。

央视网发布一篇题为《爱国不是生意,举报应由依据》的文章点评此事。文章说,消费者若以正常的视角和心理观察那家商场里的装饰画全景,很难将图案与日本旭日旗划上等号。另一处地铁站广告图也被断章取义地认为是旭日旗,但观察整体图案,实则是太阳、梅花、折扇等传统元素组成的节日气氛装饰,但当事方还是向所谓的“爱国者”妥协了。
文章说,关于此事的两种声音,一方以为,爱国无罪,即使举报事实有问题,也应给予理解;另一方则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挑动情绪吸引眼球的行为,是蹭爱国主义流量的恶意举报。但争论之后,终究要有个办法,给出各方一个契合法理、公理、情理的公鉴,而不能总是和稀泥,也不必动辄封杀谁,更不可一味的妥协。

该博主表示商场到处都张贴着日本元素,让他恶心。(影片截图)

文章写道,根本出路还是要回到法治轨道上。控告和检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举报有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为门槛不高,举报行为不时沦为借公器打击异己、为个人牟利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一些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的人肆意捏造事实、毁人名誉,给当事人造成无尽的困扰。

文章写道,更部分“正义感”“道德感”爆棚的人士,望文生义、夸大事实、生搬硬套、胡乱联想,故意碰瓷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破坏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同时为博眼球、刷“存在感”,试图以“众人皆醉我自清醒”的姿态成为网络大V,渐成一种网络风气。”

文章批评,这种泛滥式举报对个人、对企业、对整个社会可谓有百弊无一利。要刹住这种风气,

一是要举报讲程序、讲证据,同时要给被举报人质证与申辩的权利,受理机关更要对举报事实进行全面、详细、公允的核查,保持执法机构高度的独立性、客观性,而绝不能被网络情绪裹挟,更不能拉偏架。
二是要有惩处、追责任。有些恶意举报影响的已不仅是公民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还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必须对这种恶意行为人进行相应的惩处。现实中,恶意举报者受到相应法律惩罚的屈指可数,这也是近年来类似案例层出不穷的重要因素。
此前,《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亦曾公开抨击称,该博主此前就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往“亲日”、“媚日”的方向硬扯,煽动对立情绪,这绝对不是爱国,而是以极端方式吃流量的邪门歪道,并呼吁广大网民一定要对这类极端指控保持警惕,不掉入他们的流量陷阱。

胡锡进狠批事主愚弄、羞辱中国公众的爱国热情,“分明就是害国”。(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