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搁浅抹香鲸历20小时救援重回大海 专家吁可加强后续观察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昨日(19日)上午8时许,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铜瓦门大桥附近海域有抹香鲸搁浅,后因退潮救援人员的营救行动受阻,只能不断向鲸鱼身上泼水助牠降温,保持体表湿润。直至当晚10时,潮水涨到最高位置,多艘救援船只靠近抹香鲸,成功将牠拖离搁浅地。
经过长达20小时的接力救援,今日(20日)清晨5时20分,在渔政船的牵引和护航下,抹香鲸成功抵达目的海域,渔政船切断牵引绳将牠放归大海。

现场救援人员介绍,搁浅的鲸鱼长约20米,初步判定为抹香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昨日海水退潮后,抹香鲸的身体就无法被拖动,他们只能用水打湿鲸身体外部,防止脱水,并耐心等待涨潮才展开下一步的营救行动。

熟悉当地海域的渔民介绍,鲸鱼搁浅的近海浅滩,滩涂面积很大,地面救援车辆难以进入,更无法将十几米长的鲸鱼拖回海中,而直升机的拖拽力也无法将近20吨重的抹香鲸拖回水域。因为退潮,抹香鲸搁浅的位置距离附近水域大约有一公里远,救援人员难以用水泵抽水为鲸鱼保湿。

从现场传出的影片可见,搁浅的抹香鲸躺在一片滩涂上,鲸鼻有水汽呼出,尾鳍时不时晃动,但身上已经出现脱皮干裂。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和渔民一边用水桶往牠身上泼水,盖上湿的棉被,让牠身体保持湿润;一边用铁锹挖出水槽,为牠提供活动空间。同时,现场救援人员用栅栏和黑布将搁浅的抹香鲸围起,渔业专家则在鲸身涂洒紫色药水,取出注射设备对鲸尾鳍部位进行注射,并为牠清洗气孔。

昨日下午约4时40分,海水开始涨潮。为了人身安全,工作人员要离开现场,在附近等待海水涨至最高点。直至晚上10时,潮水已经涨到最高位置,多艘救援船只出发靠近抹香鲸,将牠拖离搁浅地并向深海方向行进。

专家:可加强后续观察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类研究专家陈炳耀介绍,鲸鱼搁浅有多种原因,个体搁浅可能是因为鲸鱼自身的生理状况或者内在疾病;外在的环境因素同样会导致鲸鱼搁浅,譬如水下巨大的噪音干扰鲸鱼的声呐、太阳风暴引起的磁力变化等等。

陈炳耀解释,搁浅后的鲸躯体在水面和空气中暴露,体温骤降,是加速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鲸鱼搁浅在沙滩上时,庞大的躯体长时间得不到海水的浮力作用,会令身体脏器受到压损,加速死亡。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赵盛龙表示,身长约20米的抹香鲸已经是“古稀之年”,此前在福建海域有过相关的抹香鲸记载,而浙江沿海大多是鲸鲨类救援,本次是第一次出现大型抹香鲸。

赵盛龙表示,当前在水生野生动物救援中,存在后续观察的“短板”——缺少一些基本装备和研究条件,“救援成功并不意味着结束”。从后续观察的角度而言,他建议在救援成功的鲸鱼身上安装一个定位仪,“以这条搁浅鲸鱼为例,在获救后,其有可能在同一地点或者附近再次出现,而安装定位仪方便我们后续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