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中西有别 官媒:龙不再译为“dragon”而是“loong”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甲辰龙年将至,周四(8日),央视网发文指出,近期很多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但从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龙的英文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文章并介绍了loong的出处,并指出中国龙代表好运吉祥,西方龙负面的形象有别。对此,有评论指出,语言自信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据了解,龙一字应该怎么翻译,学术界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但从近两年的语言运用趋势来看,loong要明显胜过dragon,不少海内外的商场、沙龙等公开场合的新年活动,皆采用音译的loong,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也在报道中多次使用Loong,如将龙年翻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等。

央视网报道指出,据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教授介绍,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中国的龙,当时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不过他后面解释的时候,依然使用了dragon一词。而马可·孛罗的东方游记中亦有dragon这个词。从外形上观察,马可·孛罗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和西方的dragon这个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出了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将龙译为了dragon,dragon这个词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然而,多名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的西方学者,皆区分出dragon和龙的内涵的不同,总结而言,西方龙是“口吐烈焰+巨翅长鳞+烈性如火”,形象负面;中国龙则是“马头+鹰爪+鱼鳞+鹿角+蛇身+没有翅膀”,代表好运吉祥,“中国的龙更友好和善”、“西方的龙是一个巨型魔怪”、“在中国,龙的形象非常正面,是一种帮助人类的动物,是尊贵的”、“在西方,我们的龙形象几乎都是负面的,非常糟糕,是残暴的野兽”。

2005年11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评选结果公开,原本呼声最高的龙落选,“译龙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当中就存在龙与dragon在国际传播上的误解,“如果某天遇到龙,又不想冒犯它,最好还是叫它的中文名字the loong,而不是西方名字dragon”、“同样,中国人是loong的传人,而不是dragon的传人”。

对此,陆媒《极目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指音译词带有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印记,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虽然看上去比较“陌生”,但其实更有利于对外的文化传播。语言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大众思维的具体呈现,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基因,是联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将中文表达翻译成英文,是为了让外国朋友容易看懂,而不是被曲解和误会。所以,龙的翻译也应该让喜欢中国的外国朋友,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中国龙,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评论认为,音译词带有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印记,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更有利于对外的文化传播。(影片截图)

文章续指,语言和审美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文字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源泉。从大家对dragon习以为常,到有人提出还是loong更好,到Chinese dragon成为一个折中的、糅合的选择。变化并非一朝一夕,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是一代代国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度珍惜和高度认同。

文章最后强调:“我们以上下五千年的瑰丽文明为骄傲,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将风雅、包容、深沈、浪漫的中国文化之美展现给世界。所以,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底气,将更准确,更有趣、更可爱、更形象的loong传播开去,让之更加鲜明响亮,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更多外国朋友能够明白,loong马精神,loong腾四海这些话语中,蕴含著多么真诚,多么喜庆的祝福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