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四川行熊猫公仔塞满背囊 学方言“巴适”兴奋称“还要再来”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8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王嘉恩博士、香港警务处西九龙青少年保护组黄美愉总督察,带领香港青少年一行50人赴四川参加为期4日的学习体验活动,是次活动旨在带领青年实地认识国家最新发展,了解国情与体验文化。
4日的丰富活动让团员们纷纷感叹,完全改变了他们对内地生活的看法“大开眼界”,他们还用一句有趣的四川方言“巴适”,形容本次行程非常轻松有趣。

为期4日的行程于8月24日从成都天府机场开始。团队首先参观了锦里古街,观赏四川经典戏曲变脸表演,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12岁的团员小龙表示,最惊喜的节目就是川剧变脸,他在现场不断用英文高喊“Encore”,意犹未尽。

最让小龙印象深刻的是,与团队一起作为志愿者前往成都卧龙熊猫基地,参与中国大熊猫园的工作,为熊猫清洁栖息地并照料它们,近距离观察熊猫的日常生活,了解国家多年来在熊猫保护工作中投入的巨大资源,以及看到了祖国对保育及研究濒临绝种动物之决心及努力。

+2

小龙说,在四川到处都见到熊猫足迹。除担任志愿者的工作外,他还挑选了许多熊猫手信,小小身躯背著大包小包, 袋子都被熊猫公仔塞满,“熊猫公仔实在太可爱, 这些都是妈妈及姐姐的手信”。

另一项让团员们印象深刻的行程便是在汶川大地震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献花。团员们聆听地震幸存者讲解,亲身感受到天灾带来的破坏力以及国家全力实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团员庭稀参观结束后表示,“看到一片颓垣败瓦,明白震灾的恐惧和当时的惊惶失措, 虽然伤亡惨重,幸好有救援队进行搜救,天灾是改变不了的,所以要珍惜身边人。”

此后,团队还从参观三星堆、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方面感受到国家科技运用在考古及民生上的成就。参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时,导游向团员们介绍,国家利用人工智能修复、立体打印和三维数据还原多件重要文物的工作。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重点实验室里,团员亲眼见证、亲身体验了国家在科研与民生方面不断配合协作的努力。

8月27日,四日三夜的行程圆满结束。虽然团员们都表示“累透了”,但仍用新学会的四川方言“巴适”,表达对这次行程的喜爱与不舍,希望能够再次参加此类活动,感受内地的生活。

据悉,本次活动由30名年龄在11至18岁之间的香港学生参与。全国政协委员、 委员会秘书长、名誉团长王嘉恩博士筹备此次活动并随团参与,香港西九龙护青委员会委员会主席吕伟强、张志刚永远名誉会长、陈伟聪会长和姚逸华律师亦随团参与并提供支持。

王嘉恩博士表示,能够参与筹备及随团出发西九护青委员会这次四川启发学习体验团,感觉兴奋万分。“有机会带著一班或许对祖国有误解的青少年到四川走访不同地方,体验及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除了令他们重新了解祖国,亦让他们回港后与朋辈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亲身经验,期望能改变很多青少年对祖国的印象。 ”

全国政协委员、 委员会秘书长、名誉团长王嘉恩博士(左一)与西九护青委员会

令王博士更加感动的是,一班警务人员和社区贤达愿意付出时间和资源,努力的引导这班青少年,让他们有机会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及对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锻炼出更多爱国爱港,愿意为国家贡献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