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虚构“山河大学”倡四省高考生每人捐1千抗不公 教育部回应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6月底,正当内地高考考生忙于填报志愿之际,一所虚构的“山河大学”却成为热话,更登上热搜,掀起舆论对教育不平等的讨论。周四(6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教育部也关注到了关于“山河大学”的问题,该部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等。

据了解,“山河大学”其实是源于网民的一个玩笑,即面对录取率低的问题,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这中原四省的343.3万考生,可以选择一人捐献1000元(人民币.下同),合资30亿元在四省交界处创办一所综合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报道指,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拥有教育资源匮乏,学生高考压力大的共同特点。在内地,大学招生除了依照录取分数,也会将考生居住地纳入考量,许多大学倾向招收本省学生,加上“985工程”、“211工程”的名校多在大城市,因此导致大城市名额较多,在录取率上出现地区间的庞大差异。以2022年“985工程”院校的录取率为例,上海为5.33%,河南省则只有1.14%。

因此,网民这个天马行空的玩笑一经提出,旋即在抖音、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成为热话,大量网民加入讨论,诉说社会不公。一时间,“山河大学”的所谓官网、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等纷纷被设计出来,用以讽刺、调侃等,例如,有人把校训定为“国破山河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校长则建议聘请唐朝诗人杜甫。不过7月2日,相关留言讨论相继被官方下架。

周四,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回复传媒查询时表示,教育部也关注到了关于“山河大学”的问题,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对于“山河大学”的构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其背后反映的是考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内心深处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也是希望身边能有一所实力比较强的大学。然而,当下“山河大学”完全是一种虚拟的想法,现实中并没有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像这种跨行政边界建设大学的情况还是没有过的。但他也强调,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倾听社会的声音和建议,以更科学、更系统的方案,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