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大眼少女” 成二十大代表 展现中国教育、脱贫成果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三十多年前,一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打动亿万中国人。今年“大眼睛”少女苏明娟已成为二十大代表,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被赞是中国教育、脱贫事业的“最好代言人”。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苏明娟,父母是普通的中国农民,一家人在安徽大别山深处过着辛劳拮据的生活。1990年,她在一所由祠堂改建而成的小学读一年级,每学期六七十元(人民币,下同)的学费杂费变成家中最大的负担。但这一切因希望工程的实施而改变。

“大眼少女”苏明娟希望工程海报。(希望工程官方网站)

1989年,中国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基会)发起了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使命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90年代初,摄影家谢海龙受中国青基会所托拍摄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1995年5月,苏明娟手握铅笔擡起头,一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大眼睛被记录在相机快门中。同年,这张黑白相出现在各大报刊上,打动无数人心,她也因此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

很快苏明娟就收到来自全中国的关注,在“希望工程”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她顺利完成学业,入职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而她就读的小学,也被改建成一幢有三层校舍的“希望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还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电脑。

受到帮助后,苏明娟也不忘心怀感恩,回馈社会。从初二时,她就开始将得来的资助帮助更困难的孩子读书;考上大学后,她将自己每学期900元的补贴全数捐出,自己则坚持勤工俭学。工作后,苏明娟的第一笔工资也全部捐给希望工程,此后每个月都将收入的一部分捐出,并且每年拿出1000元用于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

2006年,她和当年拍照的摄影师谢海龙将“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版权拍卖,所得的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帮助上千藏族孩子读书。2018年,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成立“苏明娟助学基金”。二十大开幕前,据她称,基金已累计筹集约490万元,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

如今三十年过去,苏明娟已成为二十大代表。作为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呐喊奔走,“希望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希望工程上,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学生上,齐心协力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中共十九大上首次明确提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在教育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内地《光明日报》撰文评价,苏明娟的人生经历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过去,“大眼少女”是希望工程的招牌,而今天苏明娟的故事更体现中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成果。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称会把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列为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并宣布中国的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全面胜利,称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