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涌现奶茶炸鸡等外卖盲盒 专家忧存食物安全风险恐病从口入
内地近年掀起一股盲盒热潮,最常见的有玩具、服装、化妆品、零食,后来更有考古盲盒、机票盲盒甚至饱受批评的宠物盲盒等等。
近日,内地的外卖平台出现多款外卖盲盒,盒内物品千变万化,例如奶茶、炸鸡、雪糕等。外卖盲盒吸引不少消费者购买,惟有专家提醒,食品类产品以盲盒形式出售,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现代快报》报道,在内地的外卖平台上,位于江苏南京的一间饮品店,买家只要9.9元(人民币,下同)就能购买一杯 “神奇盲盒”,产品下方介绍称“每日限量惊喜放送,根据老板心情随机出品,性价比远超9.9哦 ~”。
店员透露,盲盒从店内出售的饮品款式随机挑选并制作,有时顾客收到的产品超出预期,比较惊喜,也会反馈给店家。不过,该款盲盒产品只供线上出售,线下并不提供,“我觉得奶茶盲盒挺好的,顾客不知道喝什么,就由我们来帮他们决定”。另一间饮品店的“奶茶盲盒”售价为17.9元,产品说明明列盲盒不接受指定产品,但买家可自选温度、甜度,该店会推荐适合买家的饮品。
专家:食品类产品以盲盒形式出售,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浦正宁认为,以盲盒的形式,即以未知的形式提供一个“抽奖袋”,让消费者获得中间产品,已经变成一种较为常用的营销手段,包括市面上现有的手办及文具盲盒等商品。
他提醒,消费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产品,比如食品类产品以盲盒的形式出售,在个人偏好、价值认定,甚至食品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于食品是通过盲盒形式出售,因此商家亦会存在无法完全自证清白的风险。
浦正宁认为,盲盒从营销角度而言只是一个噱头,在没有其他更有趣、有效的营销手段时,商家使用此种营销策略未尝不可,比如促销库存产品,但并不意味所有商品都适合在不给定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售卖。
盲盒类型千变万化,从最初的玩具盲盒,再到文具盲盒、机票盲盒、脱单盲盒,再到关乎小生命的宠物盲盒等等,都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令人忍不住一买再买。
今年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官网发布消费警示,直指盲盒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等。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认识到盲盒的不确定性,不要沉迷其中,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