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圳专家“复阳”研究:没有病情复发 勿过度解读

撰文: 叶琪
出版:更新: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及其团队,近日发表一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复阳”的论文初稿。
研究显示,“复阳”患者大多其首次住院时病情较轻,基本为轻症、普通型患者,年龄亦呈现年轻化,97.4%的人是60岁以下,并且尚未发现有重症患者发展为“复阳”患者。
刘磊在受访时更提到,不应对“复阳”有过度解读,“复阳”并非复发或二次感染,患者即使“复阳”亦没有出现症状的复发或疾病的加重。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及其团队,近日发表一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复阳”的论文初稿。(新京报)

据了解,研究对象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62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轻症占11.4%(30人)、普通型占81.0%(212人),重症占7.6%(20人),全部人于1月23日至2月25日期间出院,当中有38人“复阳”。刘磊解释进行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曾有文章提到,4名受感染的医护人员康复出院后,再次复查对病毒呈阳性反应,随后部分省疾控中心也证实有此现象。其次就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随访中,同样发现早期康复出院的部分患者,有人在复查时对病毒呈阳性反应,“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此事。我们即刻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些患者展开研究,了解这部分‘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抗疫工作,真正做到 ‘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刘磊表示,从目前较为有限的临床观察来看,会“复阳”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年轻及普通型的患者中,60岁以下的有37人,占比97.4%。刘磊坦言,当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相关机制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推测可能与患者机体的不同免疫状况和初始感染病毒的载量等相关,但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加以证实。”

研究显示,会“复阳”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年轻及普通型的患者中,60岁以下的有37人,占比97.4%。(中新社)

刘磊亦提到,“复阳”的患者入院后没有发现疾病反复或加重的证据,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胸部电脑扫瞄未见异常或加重,淋巴细胞计数、IL-6、CRP在正常范围内,入院后不用特殊治疗。

对于“复阳”患者会否传染他人,刘磊就指目前的研究中,“复阳”患者均无疾病进展、无传染性,随访及观察后发现,与“复阳”患者有密切接触的21人,病毒测试都呈阴性反应,也没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目前,暂无‘复阳’患者传染他人的证据,但还需更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此外,刘磊更称为“复阳”病人采样进行病毒分离,不但根本分离不出病毒,而且他们的血浆中抗体滴度比较高。

刘磊认为,今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尽管目前尚未发现传染他人的证据,但理论上,对病毒呈阳性反应,仍然存在“排毒”可能,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随访和跟踪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复阳”患者多为年龄较轻的患者,甚至部分患者为儿童、幼儿,出院后的心理康复和疏导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其次就是要加强对对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加快特异性抗病毒药和疫苗等的研发,不但是控制和解决疫情的根本策略,而且随著疫情在全球大暴发,还要特别警惕中国的疫情再次回潮的可能性,必须加强输入性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和管理。

刘磊认为,理论上对病毒呈阳性反应,仍然存在“排毒”可能,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随访和跟踪具有重要意义。(中新社)

最后就是需要开发更为敏感、便捷的病毒及抗体检测试剂,以发现和检测出更多的“复阳”患者,同时亦不必对“复阳”过度解读,“毕竟目前所谓的‘复阳’并不是疾病的复发或二次感染,患者‘复阳’后也没有出现症状的复发或疾病的加重。”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