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 上海交大团队在南海观测到大气缪子讯号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主导的“海铃计划”在南海逾三千米深海的中微子望远镜建设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周四(30日)消息,在各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团队在2024年持续推进探测器的核心技术研发,成功完成了新型探测球舱(hDOM)、粒子鉴别技术、海水光学特性测试及声学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海底验证,为建设国际领先的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2024年12月,团队搭载“海洋地质四号”在西沙海域的“海铃盆地”成功布放了一串中微子探测样机,对核心探测单元的机械结构及电子学进行验证。该样机将自动执行并长期监测多项指标,包括海水放射性同位素讯号及海底声学噪声。此外,hDOM探测球舱在2024年6月于意大利米兰的中微子物理大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新一代中微子望远镜的潜在核心技术。
团队还开发了基于塑胶闪烁体的缪子探测技术,并在“海铃盆地”成功探测到大气缪子讯号。相关技术成果已提交学术期刊。同期,团队在“海铃盆地”布放了一套环境潜标,开展为期一年深海环境观测,获取深海温盐、海流等资料,为中微子探测提供环境背景支持。
“海铃计划”旨在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景益鹏负责,预计在2030年前建成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微子望远镜。
李政道研究所表示,2024年的成功海上试验为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迈向建设世界领先的深海中微子望远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