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app结缘 港澳夫妇借首付购屯门纳米楼 太太:每月所剩无几

撰文: 黄皓琳
出版:更新:

结婚是人生大事,但婚前婚后买楼、生育等一连串计划都涉及庞大开支。港澳夫妇麦生及麦太拍拖一年后决定“拉埋天窗”,一次偶然机会下,二人在街上被代理说服购入屯门弦海一个开放式单位,麦太不久亦意外怀孕,打乱了其储蓄计划,“负担好重,真系所剩无几,每个月食野都系得两、三千蚊。”

麦生及麦太相识于交友app(交友软件),原本怀著“玩下、倾下偈”的心态,却一见钟情,很快便决定组织家庭。麦太是澳门人,婚后决定来港定居,并居于男方租住的单位中。及至2018年底,一次偶然机会下,夫妇二人被代理说服斥约386万元买入屯门弦海一个开放式单位,面积232平方呎,首付连杂费约需50万元,惟二人共同储钱时间短,资金不多,积蓄均花在租楼、旅行及结婚上。

向亲友借首付 “每个月食野都系得两、三千蚊”

为有个安乐窝,任职纪律部队的麦生及任职文员的麦太当日“左借右借”、向家人及朋友借下25万元才筹得首付费用。麦太形容,“自己好好彩,朋友愿意借钱,亦冇催我哋还钱。”成功上车后,每月分别需向父母及朋友各偿还5,000元,连同每月1.3万元供楼费用,加上日常杂费开支,如交通费、保险及小朋友支出等,二人合共月入约5万元亦捉襟肘见,麦太坦言“负担好重,真系所剩无几,每个月食野都系得两、三千蚊。”

生活负担沉重,只好压缩饮食、娱乐及社交等开支,交通费却是“悭不得”。因为不舍得澳门的亲友,加上个人原因,麦太坚持保留澳门的工作,宁愿“港澳两边走”。她指,“如果我一星期只番黎一次,对亲子关系唔好,如果小朋友跟我去澳门住,又见唔到爸爸,我觉得小朋友要有爸爸妈妈。”

麦太表示,花了两年半时间才适应在港生活。(欧嘉乐摄)

疫情前,麦太平日主要乘穿梭巴士(金巴)沿港珠澳大桥往返港澳两地,每朝早6时多出门,晚上8点多才回到香港家中,全程巴士费用约200元。不过,疫情封关后,麦太已停工了好一段时间。

交友app结缘 婚后花两年半适应生活

除了生活负担,面对角色及居住环境的改变,麦太直言花上两年多的时间才能适应。麦太与丈夫当年因为生活无聊而试用交友app,结果在交友app结缘,相约见面当日即确立情侣关系,一年后更“拉埋天窗”。惟“相见好、同住难”,二人生活上开始出现不少磨擦。

“一个外人要去融入一家人,系相当困难。”麦太指,不论相处、饮食、生活习惯上也要重新适应。“本身喺屋企系妈妈照顾我,突然间好快转角色做咗人老婆,仲做一个妈妈。”忙碌工作后回到家中,看见麦生在打机,又不懂晾衫、洗厕所,麦太坦言“好崩溃、自己谷得好辛苦”。为免让家人忧心,她没有跟家人诉苦,又曾想过“如果性格差咁多,真系未必会行呢条路。”

生活总是要过,二人尝试调整心态,努力磨合,情况已有所好转,“咩都以小朋友为先,自己唔好唔紧要,佢好就得。”而购入的弦海开放式单位,面积仅200余平方呎,不够三口子同住,故计划将单位暂时放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