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反制“港版国安法” 欧盟与美英澳存在温差

撰文: 纪澜
出版:更新:

欧盟成员国外长7月28日签署声明,宣布了包括限制向香港出口敏感技术设备在内的措施,以回应“港版国安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7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

在“港版国安法”通过后,美国等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今,欧盟也加入进来,《华尔街日报》认为欧盟向美国对华强硬立场靠拢。

如果与美国等国的动作对比来看,欧盟比较谨慎。

欧盟的声明中提到,将采取措施支持香港人和香港的公民社会,简化香港人去欧洲旅行的手续,更容易取得签证,同时也将设立奖学金和开放学术交流。

欧盟强调的是“更容易取得签证”,这留足了很多想象和操作的空间。来看一看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措施:英国内政大臣彭黛玲(Priti Sushil Patel)7月22日宣布,2021年1月将正式对约300万持有英国国民(海外)——即BNO护照的香港公民开放入境英国签证申请。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7月9日宣布,将提供在澳大利亚境内香港学生临时签证,并且协助他们成为澳大利亚的永久居民。

美欧英加澳日对港版国安法的立场并不同,点大图浏览:

+3

在引渡安排问题上,欧盟的声明中只是称要“重新评估”。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签署《香港自治法》后,随即宣布按这部法律的授权采取一连串措施,包括暂停与香港的逃犯移交协议。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已经先后宣布暂停与香港的引渡协议。

欧盟的这份声明还呼吁监督中国如何实施“港版国安法”,也要求欧盟在年底评估该法案对香港的影响。至于具体实施的制裁措施,该声明同样没有谈及。目前,因“港版国安法”制裁中国的只有美国:参议院6月25日通过的《香港自治法案》中,对支持中国损害香港自治的个人或企业、机构实施制裁。

欧盟与美英等国的举措存在温差,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源于欧盟成员国内部最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

7月13日,欧盟各外长曾就香港问题展开讨论,初步达成了对中国实施若干制裁的措施,比如“限制出口用于内部打压的器材,对出口香港的高度敏感技术延长限制,审视欧盟与香港之间的引渡安排和给予港人签证便利”等。欧盟各国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统一的声音在于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认为要支持香港的自由,确保港人有免于威权压迫的选择。

在诸多议题上,欧盟需要形成整体共识才能推进。图为7月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拍摄的欧盟特别峰会现场。(新华社)

但对于是否进一步制裁,欧盟内部分歧重重。与东欧南欧国家反对制裁中国不同,西欧、北欧国家支持制裁中国,瑞典外交大臣林德(Ann Linde)7月13日表示,瑞典支持德国与法国对“港版国安法”采取的“强有力的回应”,并将与丹麦等推动欧盟制定针对中国的反制措施。芬兰表示支持暂停与香港的引渡条约的想法。

结果,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7月13日在与意大利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强调:“欧盟不应因‘港版国安法’切断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对话,目前最重要的是,欧盟成员国应致力于找到共同的对华政策,以及对该问题的共同答案。”间接拒绝了瑞典要求对华强硬的要求。

之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访问英国和丹麦,希望欧洲共同对中国采取强有力的回应,欧盟只是回复称,会出台那些中国不会有实质反感的制裁,并且会继续讨论是否出台更为强硬的举措。

从现今的结果来看,欧盟内部终究还是未能就更为强硬的对华姿态达成一致。在诸多议题上,欧盟强调要“集体行动”,要征得全部成员国同意。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欧盟只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制裁中国等具体举措上暂且不提。

再者,像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等这样的欧盟主要领导人,他们很清楚,目前美国将香港作为一张与北京博弈的牌,这背后是中美之间的较量,欧盟需要顾及美国的关切,同样也需要避免刺激到北京。在中美之间明确站队很可能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与其像英国、澳大利亚这般追随美国而得罪中国,不如在中美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更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从中美贸易战时拒绝选边站,到疫情时期拒绝制裁中国,再到今天的香港问题,欧盟都在小心拿捏与中美相处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