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接替秦刚的是王毅?
秦刚自6月25日从公共视野消失,舆论对其为何消失、其接班人是谁进行了诸多猜测。中联部部长刘建超、中国外交部正部级的副部长马朝旭,都曾是舆论热议的接替秦刚的热门人选。但结果显示,接替秦刚的是王毅。7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
王毅早在2013年就是中国外长,2018年当选为国务委员后兼任外交部长。中共二十大后,王毅升任政治局委员,接替杨洁篪担任中央外办主任一职。此番再度担任外交部长是政治局委员高配履职,出人意料。
虽然秦刚目前仍然是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但王毅再次成为外交部长基本上意味着秦刚的国务委员职务是虚职。为什么中共在考虑外交部长人选时选择了让王毅以身兼数职的方式代劳,而不是平调或者提拔新人?
外交部长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做中国对外工作的头面人物,更换外长是重大人事变动。中共二十大与今年两会后,中国各项人事安排已经尘埃落定。中国涉外各部门大员的人选,每个人发挥何种作用的整体排兵布阵已经确定。
因外长空缺而进行全新的人事安排,将会影响一连串的人事稳定,导致已经开启的工作进程再次出现变动。秦刚被免职属于突发事态,如果调其他部门的大员担任外交部长会打乱整个外交人事四梁八柱的安排,并不合适。
外交部长一般是中央委员级别,而根据中共党章,中央委员会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秦刚还是中央委员的情况下,新提拔的外长在党内级别如果无法达到中央委员,其政治活跃空间往往是有限的,这不符合外交部长位高权重的特性。
如果在党内重新提拔中央委员,从组织程序来说,并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实现的。因此事急从权,王毅高配履职,是保证政治稳定情况下的选择,且秦刚此前火速升迁带来的外交人事地震,也会在王毅高配坐镇下回归平静。
对外而言,中国如果换一个新外长,这个人选无论是跨部门调动还是从低阶官员中提拔,各方对其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过程。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复苏形势并不乐观,对美对欧关系处于关键节点,外部挑战空前严峻,这些状况决定了需要有一个可以在对外沟通等方面无缝对接的人来实现外长人选的过渡,曾经长期担任外长的王毅熟知外交细节和进度,有利于消除秦刚被免之后的影响。
秦刚无法履职,这一情况是突发状况。外交部长人选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共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推出新人。即便是用新人,也需要一个甄别过程。高层出面高配履职,更大程度上是维稳性、过渡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