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首访缅甸并非为支持军政府而来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日前在缅甸中部城蒲甘市举行,中国外长王毅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外长齐聚蒲甘。这是王毅2021年2月缅甸军政府发动政变后首次访问缅甸,此次会议也是政变后少有的在缅甸举行的国际会议。缅甸军政府发言人佐敏吞(Zaw Min Tun)少将在内比都记者会上说,上述国家的外长们出席这次会议就是承认缅甸的主权和缅甸政府。
这次会议能够举办,在于澜湄六国不希望澜湄合作因为缅甸政局变动而中断。这与其说是承认缅甸军政府,不如说是秉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缅甸主权。
缅甸政变后,东盟对缅甸进行了外交封杀。
2021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是文莱,2021年10月文莱宣示,各成员国外交部长在一场紧急会议上,同意不邀请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参加会议。因此2021年10月召开的东盟峰会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幕,缅甸方面无人出席会议。针对东盟举措,新加坡外长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表示,这是一项艰难但必须的决定,如此才能维持东盟的信誉。
2022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是柬埔寨。2022年2月3日,柬埔寨发声称,由于在落实东盟五点共识方面进展甚微,东盟成员国未能就邀请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外长参加东盟外长会达成共识。因此,缅甸外长温纳貌伦(Wunna Maung Lwin)未能参加东盟外长会。
东盟的态度背后离不开美国施压。
美国一开始就站在自由民主的道德高地批判军政府夺权,并认为缅甸军政府提出的两年选举框架是在玩弄时间游戏。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在2021年4月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会见了东盟时任主席国文莱的外交部长,敦促东盟向缅甸施压,要求缅甸实施东盟的五点共识。美国国务院顾问德里克·乔莱(Derek Chollet)2021年11月访问柬埔寨,希望柬埔寨同东盟其他成员国向缅甸军政府施压。白宫多次警告如果缅甸军方不配合行动,美国很可能会采取行动。外有美国呼吁,内有新加坡附和,东盟很难在缅甸问题上达成共识,也很难接纳缅甸。
缅甸今次能够主办澜湄外长会,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能够参会,的确是给了缅甸国际空间,但是这种国际空间并不是承认军政府。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下称“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合作能够继续推进,中国的态度非常关键。
2021年2月敏昂莱当局任命温纳貌伦为外长,2021年6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在中国重庆举行,温纳貌伦当时正常赴华参会,王毅按照惯例同他进行了会晤。2022年3月末温纳貌伦应王毅邀请前往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此次澜湄相关六国外长齐聚缅甸举行第七次外长会议,是延续正常推进澜湄外长会晤机制。
缅甸政局近年来多次发生变动,昂山素季的处境,从被释放到成为国务资政再到成为阶下囚,几经沉浮。任何一次变动,中国的态度都没有发生变化。军方政变以来,中国没有抵制封杀。正常推进合作,不干涉缅甸内政,同时积极促和调停,是北京坚持的路线。
此次会议能够在缅甸举办,说明东盟国家内部有不愿意因缅甸政局影响互利合作的诉求,前往缅甸不是为了承认军政府,而是不愿意因缅甸政局搁置自身利益。这些考量不以意识形态、政治判断为前提。
前有美国施压东盟拒绝缅甸与会,后有中国联合部分东盟国家赴缅甸参会。这既是中美两国基于自身价值观产生的分歧,也是说明东盟内部是分裂的,一些国家对美国的呼应言听计从,一些国家认同中国的主张。而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现实会给出公正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