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诞首位左翼总统 拉美“粉红浪潮”回归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哥伦比亚第二轮投票结束,第三度角逐总统大位的前游击队员佩特罗(Gustavo Petro),顺利击败对手地产富商埃尔南德斯(Rodolfo Hernandez),成为该国首位左翼总统。近年,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洪都拉斯,甚至是以资本主义宪法闻名的智利,也先后迎来了左翼政府上台。这股“粉红浪潮”(Pink Tide)是否将为拉美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62岁的佩特罗,曾是哥伦比亚M-19叛军成员和前首都波哥大(Bogota)市长,他过去曾因参与游击活动被监禁,其后获得特赦。他在获胜后发表讲话,指这是哥伦比亚人民的胜利。现任总统杜克致电祝贺,指两人同意日内会面,并启动和谐且透明的权力过渡程序。此外,佩特罗的竞选拍档马尔克斯(Francia Marquez)也将成为哥伦比亚第一位非裔女性副总统。

哥伦比亚民众与拉美各国民众一样,近年对国家长年经济停滞、政权贪腐及治安混乱感到不满。过去十多年来,拉美多国经济体系变得脆弱,普遍依赖出口原油、金属和农产品等资源以充实国库。作为现任参议员的佩特罗,选前誓言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就业、提供免费大学教育、退休金改革、以及对没有生产力的土地课征重税来打击社会不平等现象。

佩特罗矢言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就业、提供免费大学教育、退休金改革等,打击社会不平等现象。(AP)

哈佛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主任列维茨基(Steven Levitsky)指出,拉美国家大多未能将出口获利转化为完善政府架构,导致教育、医疗、治安等基本服务缺乏保障。不过,据知佩特罗的部份提议经已吓倒部份投资者,尤其是对新石油开发计划的禁令,即使他承诺会尊重现有合约。

2015年后再现“粉红浪潮”

佩特罗的当选正好符合了近年来拉美政坛的趋势,尤其是去年“粉红浪潮”的再起。“粉红浪潮”泛指千禧年代初期,于拉丁美洲透过民主选举而执政的左派政权,其中以委内瑞拉的查维斯和巴西的卢拉最为著名,延续多年来的拉美左派传统,重点包括反美、反垄断、反自由贸易协议等。相对于象征共产主义的红色,这波拉美的左翼执政普遍带著较温和的改革色彩,因此被称为“粉红浪潮”。2015年,这股左翼的潮流开始退潮,右翼得以崛起,但这股力量没有持续很久。

新一轮粉红浪潮由奥夫拉多尔于2018年开始。(Getty)

2018年,隶属左翼政党“国家复兴运动”的候选人奥夫拉多尔当选墨西哥总统,翌年前左翼贝隆主义者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成功当选阿根廷总统;2020年,左翼“争取社会主义运动”(Movement Towards Socialism,MAS)候选人、前经济部长阿尔塞(Luis Arce),以55.1%的得票率于首轮投票中直接胜出,当选玻利维亚总统。

去年7月,自由秘鲁的左翼候选人卡斯蒂略(Pedro Castillo)于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击败前总统藤森之女、右翼人民力量党日裔候选人藤森庆子,当选秘鲁总统。同年底,洪都拉斯左翼自由和重建党候选人卡斯特罗(Xiomara Castro),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位女总统。截至目前,拉美23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16个国家由左翼或中左翼领导人执政,比例共占约七成。

目前,拉美主要国家现届政府的政治立场,除了标示为红色的国家外,巴西今年下半年也将迎来选举,左翼的前总统卢拉目前在民调中遥遥领先。(香港01制图)

至于今年下半年举行大选的巴西,近期的民调也显示有意再度问鼎的左翼劳工党前总统卢拉(Luiz Inació Lula da Silva)的支持度,已远远抛离现任右翼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拉美地区是否会开启新一轮左翼执政周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有意见认为,无论是左是右,重要的是国家经济形势好、就业充分、收入就有保障。(Getty)

不过,拉美政坛一向以来都有这种“左右摇摆”的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认为,拉美国家无论是左翼执政,还是右翼上台皆属常态性现象,只能反映某一时期的强弱而已。他表示具体到立法层面,左翼执政党在议会立法机构内没有获得和其执政底蕴相匹配的席位,对执政是一种掣肘。他补充:“其实不管是左或右,都没有在这个地区‘一统天下、占绝对优势’”。

他又指出,收入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是左翼在拉美国家获得支持的一大原因。惟无论是左翼执政,还是右翼执政时期,这些问题始终未有得到解决。他强调最终还是要看执政表现,“因为如果经济形势好、就业充分,大家收入就有保障,基本诉求获得满足后,民众希望保持住这种获得感。”否则,如果经济形势不佳,就业和收入不行,越来越多民众陷入贫困,他们就会要求改变现状。

左翼崛起或影响视拉美为“后院”的美国,削弱其在区内的影响力。(Getty)

难再靠大宗商品支撑经济

由此可见,“粉红浪潮”回归的意义,很大程度将取决于这些左翼政府未来的政绩。随着新冠疫情肆虐,拉美经济早已饱受冲击, 加上这些国家大多非常依赖初阶商品出口,以至经济命脉可谓完全受掣于国际商品巿场影响。左翼政府就算再度上台,都难以复制当年的大宗商品繁荣,难以再靠昔日的经济模型面对如今全球的经济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到2025年,当地居民平均收入都与2015年相差无几。拉美地区贫穷率从2014年的27.8%,攀升至去年的32.1%,去年极度贫穷率更录得13.8%的27年来新高,通胀飙升和失业率高居不下,均严重冲击拉美国家的民生,反映各国左翼政府眼前的挑战著实不少。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表示,拉美民众将对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差距扩大、公共服务不足的种种不满,最终都反映在政治上。哥伦比亚大选的结果,正是拉美地区左翼政治力量持续崛起的缩影,这对于将拉美视为“后院”的美国而言,左翼政治浪潮势冲击其拉美政策,并削弱美国在区内的影响力。

话虽如此,虽然拉美左翼都有着抗拒美国影响的意识形态,惟今天这些左翼代表其实形态各异,与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并非没有合作空间。举例智利总统博里奇的政策基本上与民主党进步派无异,他反对资本主义造成的经济分配不均,却重视LGBTQ权益、少数族裔的待遇,以及气候政策;墨西哥的洛佩斯虽然是社会价值的保守派,更支持化石燃料的开采,却也是经济层面的务实派,知道七成以上出口依赖美国的墨西哥,并不能不满足美国的外交要求。

许多拉美国家当前需要努力控制疫情、恢复经济,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势头有望延续。(Getty)

另一方面,鉴于许多拉美国家当前需要努力控制疫情、恢复经济,并改善民生。在疫苗供应与经贸关系方面,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势头有望延续,从而为地区抗疫和经济复苏提供更多助力。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认为,本轮左翼浪潮与上一次的特点会有所不同。拉美第一次左翼浪潮持续了15年,其间拉美左翼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社会福利大幅提升。近两年多,新冠疫情对拉美地区经济增长造成深远影响,拉美正处于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波动扩大的阶段时期。他认为,拉美国家现时普遍面临疫情反复和经济下滑的双重挑战,不论左翼还是右翼政党执政,都可能会面临难以完全满足选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