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与塞尔维亚的另一种欧洲
4月3日东欧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分别举行大选。
选举结果皆在情理之中,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án)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双双连同他们的政党胜出连任;选举结果却也在意料之外,欧尔班和武契奇胜出的优势远远超乎了各方起初的预估。
值得说道的不仅是这两场选举的相似性,也在于它们呈现了与近来发展轨迹相异的另一种欧洲。
欧尔班:“从月球都能看得到”的胜利
匈牙利方面,据该国选举办公室对99%选票的点票结果显示,由欧尔班领导的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Fidesz,青民盟)得票率为53.59%,将获得国会199个议席中的135席,超过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由6个反对党组成的联盟得票率则仅为34.66%,获56个席位。未加入反对党联盟的极右翼政党“我们的家园”(Mi Hazánk)反倒表现突出,凭6.11%的选票通过门槛,赢得7个国会席位。
匈牙利是北约(NATO)成员国,也是欧盟成员国。该国实行一院制,国会是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自2010年以来,欧尔班带领执政党青民盟连续四次赢得国会选举,算上1998年至2002年的任期,这已经是欧尔班的第五个总理任期。
是次选举投票率为69.47%,与上一届持平。与之前的选举相比,青民盟这次经历了反对派更有组织的竞争,以至于众多媒体和民调一致认为选情将十分胶著。谁料青民盟最终轻松获胜,反对派联盟推举的总理候选人马尔基-扎伊・彼得(Márki-Zay Péter)甚至以市长身份丢掉了自己的选区,以39-52败给青民盟候选人Lázár János。
武契奇:唯一一位两度于首轮投票胜出的总统
塞尔维亚方面,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同日举行。据塞尔维亚国家选举委员会4日发布的数据,是次选举投票率为58.71%,属于历届选举中较高水平。
总统选举方面,该国遵循两轮决选制。2017年,武契奇在上一届总统选举中以55.06%的得票于首轮获胜,因此不需举行第二轮决选。今次选举之前,多个反对党组成“联合塞尔维亚”联盟,共推退役将军、立场亲欧的中间派波诺斯(Zdravko Ponos)为候选人,希望至少能迫使武契奇进入第二轮决选。然而武契奇最终以58.59%选票的大幅优势胜出(波诺斯仅获18.32%选票),并以两百余万张选票成为该国历史上得票最高的总统。
国会选举方面,反对党联盟“联合胜利”(United for Victory)仅获得12.9%选票,武契奇所属的塞尔维亚前进党(SNS)则获得43.6%的席位,连同塞尔维亚社会党(SPS,获11.6%席位)及其他联盟政党,可轻松维持多数地位。
根据塞尔维亚宪法,该国为议会制国家,国家事务由内阁负责。然而由于总统乃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外交、解散国会等权力,且是直选产生,影响力较总理更大,因此更为接近半总统制下的总统。总统任期为5年,可出任两届。
两人的共同挑战:乌克兰局势、与普京的关系
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选举有一定相似性:这次大选被乌克兰局势所主导,而欧尔班和武契奇都因为他们各自与普京(Vladimir Putin)的多年关系及所谓“亲俄”立场而备受苛责——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退无可退,对手必然以此为主要竞选手段,欧尔班和武契奇二人都表现得相对无畏,没有躲闪,坚持自己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匈牙利方面,乌克兰局势爆发后,欧尔班政府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包括安置难民,并谴责俄罗斯入侵、支持欧盟对俄制裁,称“必须让俄国人明白,发动这场战争不值当”——与此同时,欧尔班也拒绝支持乌克兰政府,表示“越是处于战乱局势就越需要保持冷静”,匈牙利不会置身于这场冲突之中,拒绝向基辅提供武器,不允许任何军备经匈牙利运往乌克兰,且由于匈牙利85%的天然气和60%以上的石油都进口自俄罗斯,所以“不能让匈牙利家庭付出代价”,坚决反对欧盟将对俄制裁扩大到能源领域。
胜选之后,欧尔班续表示,“我们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从月球上都能看到,而且我确定布鲁塞尔也能看到”,“我们将铭记这场胜利,直到生命尽头。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我们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对手——国内左翼、欧盟官僚、国际媒体,还有乌克兰总统——我们从没有一次面对这么多对手”。
塞尔维亚方面亦是同理。2月底以来,塞尔维亚在联合国支持了两项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但坚决反对对俄制裁。面临相关指责,武契奇在选前承认乌克兰局势令其选情受到影响,唯表示不计划偏离现有外交政策,“塞尔维亚将努力与俄罗斯联邦在许多领域保持友好和伙伴关系”,“我们将维持对欧洲人、俄罗斯人和美国人都很重要的政策,那就是中立”。
更何况,塞尔维亚目前享受的俄气价格(270美元/千立方米)是武契奇亲自找普京索要的超低价,原本在2021年底就该过期,后被延续至2022年6月。而在天然气市价已超过1,500美元,乃至在3月一度飙升至两三千美元的当下,如果塞尔维亚新政府改弦更张,莫斯科没有任何理由不大幅提高价格。
乌克兰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最终压倒性的选举结果,无疑说明,虽然二人“反对战争但不支持乌克兰”的态度持续被反对者批作“自相矛盾”,尤其是欧尔班,但二人还是敢于面对舆论压力,有所坚持——而二国国民整体也是认可的:人们反对战争、谴责入侵者,却也不认可西方对乌克兰局势的论述,更不认为自己应该为了这套论述而参与制裁,蒙受代价。
两国的这些相似之处,呈现出了欧洲在面对乌克兰局势时的另一种心态,以及欧洲在面对危机时的另一种处理思路。
但两国选举的相似性又不仅限于此。
摆脱外部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
两国选举的另一相似之处在于,两国选民面对强势的外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政经压力,都在以自身历史和文化底蕴为基础,以自身现实经济利益为考量,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回望三十年前,匈牙利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后分裂为两国)共同成立“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ád Group),在苏东巨变的基础上,力求“努力全面恢复国家独立,消除极权主义,建立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议会民主,建立市场经济,全面融入欧洲政治经济安全和立法体系”。在摆脱苏联的桎梏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之后,匈牙利得以迅速发展,民生得到大幅改善。这也很自然地促使匈牙利进一步向西方靠拢,包括循序加入北约和欧盟。
然而,为了更快融入西方,匈牙利也一再于经济、政治、外交、族群关系、文化等方面付出代价:经济私有化和市场开放使银行、电信、能源、媒体等行业几乎被外国资本垄断,大量本土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西方自由主义为保守的匈牙利社会带来巨大冲击,LGBTQ、宗教信仰等议题引发反弹;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根本的理念,也触痛匈牙利在立法、司法等领域的自主权。
也正是因应这些“融入西方过程中的不适”,欧尔班方得以藉“重点产业再国有化”、“养老金国有化”为口号,以“传统基督教保守主义”为旗帜乘势而起,乃至成为最大公约数。
塞尔维亚令人悲怆的历史就更是不消多提,苏东巨变和南斯拉夫解体造就的民族冲突惨剧,令塞尔维亚饱受战乱、贫穷、西方舆论的苛责和孤立之苦。即便是这样,武契奇及其同僚在过去二十余年来也选择“忍辱负重”,为了国家发展而暂放对北约的仇恨,积极寻求入欧,寻求与美国的合作。
与此同时,为了国家和国民利益的最大化,在发展与西方关系的同时,大力开拓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即便这会招致西方压力。毕竟,欧盟能提供的是经济保障;与俄罗斯的关系则既有族裔、宗教、文化的牵绊,又有安全保障的考量;而发展对华关系既是源于多年友谊,亦是该国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在对未来的世界秩序“下赌注”……
是以,当欧尔班4月4日胜选之后表示“保守且以本国利益优先的政治模式胜出了,这是我们对欧洲发出的讯号,这将是欧洲共同的未来”时,他无疑是在自吹自擂,但他也道出了一则真理:一国的政治走向,需要以自身历史文化底蕴为基准,以本国实际利益为最大考量——之于匈牙利如是,之于塞尔维亚如是,基于乌克兰如是,基于欧洲亦如是。
这是欧洲的另一面,或许,这也是欧洲政治的另一种潜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