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手普京・一|中俄与西方的博弈仍是国际地缘主轴

撰文: 许辉
出版:更新: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在西方一些国家外交抵制冬奥的背景下,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出席力挺彰显了当下中俄关系的亲密。回顾30多年来中俄两国与西方关系的变迁、梳理中俄两国关系在冷战后的发展脉络,就不难发现中俄两国关系由“疏”到“亲”的复杂性。
中俄走近既有美国因素的作用,也有国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后两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认知、价值取向和道路选择的因素。当前,中俄维持着事实上的准同盟关系,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中俄两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博弈仍将主导国际政治的走向。

中苏在冷战时期曾经历过恩恩怨怨,交恶30余年。冷战后期,中苏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方面,中美自1979年建交后,选择联合对抗苏联,苏联压力倍增。邓小平访美后得到美国默许,教训了倒向苏联的越南。中国还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起,联合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

另一方面,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上台后,提出了一些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的原则,中苏关系开始解冻。1989年,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也宣示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

苏东剧变后,中俄两国都开启了国家转型模式。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曾经非常热烈地拥抱过西方,期盼能够加入到西方阵营中。但在西方眼中,俄罗斯历史上侵略成性,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对欧洲的侵略和扩张。同时,俄罗斯在文化和宗教上也是欧洲的异类。西方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与战略失策,再加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等因素的复杂作用,俄罗斯的转型最终没有朝着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颜色革命”、克里米亚危机、俄格战争、乌东武装冲突等事件发生后,西方更加坚定了对俄罗斯的判断。

1991年,在俄罗斯共产党强硬派发动为期三天的政变失败后,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抵达莫斯科郊外的伏努科沃机场,与苏联电视新闻记者交谈。(AP)

而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也掀起了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在1979年1月历史性访问了美国后,积极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但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后,在面对执政危机和改革开放的艰难选择中,中共的执政思维变得保守。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重启了改革开放进程。但美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鼓励和防范同在,接触与遏制并用。其一,美国希望打开中国庞大的市场,谋求贸易利益;其二,美国希望中国融入国际体制,政治制度上向西方模式转型;其三,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能与美国匹敌的中国存在。最终,中国的制度发展与美国的期待严重不符,但在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上却超越了美国的预期。

中俄两国没有向西方政治制度转型重塑了国际政治格局,也是中俄靠近最大的国际政治背景。事实上,在30多年的中俄关系复杂进程中,受到两国与美国关系亲疏的极大影响。但与此同时,中俄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认知和道路选择也让两国关系逐渐走近。

苏联瓦解后的20世纪90年代前期,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尚处于“蜜月”期。这一阶段,俄罗斯对西方抱有幻想,渴望与西方接轨,某种程度上轻视与中国关系的发展。1997年,七国集团扩容成八国集团,吸收俄罗斯为成员国,似乎预示着俄罗斯加入了西方阵营。但随着俄罗斯的国力恢复、西方对俄罗斯的疑虑加深以及北约东扩的推进,西方和俄罗斯开始出现不和谐声音。俄罗斯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要求加入北约,但是都遭到了拒绝。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途经湖北武昌时,与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等人交谈。(视觉中国)。

反观这一阶段的中俄关系,1994年之前,中俄两国在军事关系、军事技术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很少,甚至在有些方面根本没有起步。但自1994年以来,双方关系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特别是1995年在边界谈判上取得了进展。此间,中俄还发表了多个联合声明提升双边关系。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中俄关系摒弃了非结盟即对抗的冷战思维,逐步走向正常。但对俄罗斯来说,其与西方的关系则更加紧密。

此后,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却逐渐出现逆转。2001年7月,中俄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定》,成功勘分大部分国界,中俄领土争议结束。2008年10月,俄罗斯将半个黑瞎子岛正式交付中国,至此中俄边境最终确定。除了政治关系外,两国在经贸、军购、反恐等领域也开展了友好合作。2013年,习近平在莫斯科发表演说,宣称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

2014年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转捩点。此后,西方国家纷纷制裁俄罗斯,俄罗斯甚至被踢出了八国集团,与西方关系出现严重恶化。此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并无改善。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2017年上台后,普京向其伸出橄榄枝,美国决策层也一度研讨“联俄制中”的可能性,但受制于局势并未施行。拜登(Joe Biden)胜选总统后,对俄罗斯采取敌对政策,谴责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称普京是“刽子手”,美俄关系一路走低。

而中美关系也在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任内逐渐出现恶化迹象,美方对中方正式提出的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并不感冒。特朗普上台后,特别是2017年11月访华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2018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华新一轮“贸易战”。2018年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Michael Pence)发表长篇演说,抨击中国试图破坏美国民主制度,称美国曾期待中国成为自由国家,但希望最终落空。彭斯还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变得空洞。此后,中美关系也跌跌撞撞一路走低。

近年来,中俄双方多次形容双边关系为“历史最高水平”。图为2019年4月,习近平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接待抵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普京一行。(Getty)

拜登政府视中国如同冷战时的苏联,认为中国现在是美国最主要的政治博弈对手,而这场博弈将决定未来人类将生活在何种制度之下。一方面,美国积极拉拢盟友在地缘政治和人权问题上与中国过招;另一方面,在气候变化、疫情控制、军备控制和太空开发规则制定等方面,美国也保持和中国的有限合作。

而在美俄与美中关系恶化的同时,中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中俄在意识形态、能源合作、地缘安全等问题上找到了共同利益。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中国几乎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出口对象,中国的快速崛起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了最大的市场。而对中国而言,在能源等问题上也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了新的制裁,取消了与俄罗斯油气公司的各项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却向俄罗斯提供了多个经济、军事和基础设施合作专案,大大减轻了俄罗斯的压力。两国还在研发卫星导航系统、建造大型军用直升机、太空探索等一系列专案上达成了合作协议。2019年6月,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是战略盟友,但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军事联盟。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中国希望民族复兴,而作为世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也希望重振世界大国地位。但同时,两国也面临来自西方的挑战,台海和南海等问题影响了中国的继续崛起,而北约东扩却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当前,中俄维持着事实上的准同盟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中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的较量将不会停止,中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的博弈仍将主导国际政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