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暴乱一年后撕裂依然 美国体制缓缓滑向临界点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在试图推翻拜登胜选的国会暴乱一年之后,超过一半美国人认为美国正处于前所未见的分裂之中,与2021年1月初国会暴乱前的民情相当,可见拜登上任之初团结全国的冀望至今已然成空。此中固然有特朗普及其党羽坚持宣传选举舞弊不实指控的影响,但其一大问题核心却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之上。

美国国父之一、首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曾经写道:“在自然法则之下,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就像一个独立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关系一般……没有社会能订立一套永久的宪法或者一项永久的法律……大地永远属于正活着的一代人……因此,任何宪法、任何法律自然地在十九年后到期,如果法律被更长久地执行,这是强力之法,而非正当之法。”

然而,美国宪法虽经历多次新增修订,大体上却是从1789年实行以今。这个老旧的体系,是美国两党多重价值对立争议的土壤。从1791年保障人民持枪权的第二修正案,到从宪法没有明文订明的私隐权引伸出来的堕胎权,种种对立也依然是今天美国最高法院墙内法官与墙外示威者的争论战场。

宪法变成“选举舞弊”的基础

除此之外,其选举人团的总统选举机制,更成为了特朗普不服输质疑选举结果的必要条件。随着美国人口地理分布与其政治取态的关连度上升,总统选举往往只取决于几个两党支持势均力敌的摇摆州选情,而一州的选举人大多是胜者全取,因此几个州的几万票之差,就成为了决定白宫主人谁属的关键。

此等“轻微差距”的存在为人为的选举争议创造了条件,让人有动因以表面上有一定可信度的理由,去质疑少量选票的合法性,从而试图扭转选举结果。毕竟在没有身份证制度的美国,非公民及不合资格选民“非法”投票的状况表面上有一定可能性——这也是至今超过七成相信拜登当选不合法的共和党选民当中,大多数人相信的舞弊缘由。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在国会大厦聚集。(Getty Images)

同样地,“轻微差距”的重要性也使得各州政府有诱因在其投票便利性等方面作不同程度的修改,企图在边际上影响特定类别选民的投票率,以给己方创造优势。

如果选举人团制度得以被修改,改以全国性的普选票来决定总统选举胜负的话,拜登与特朗普在2020年的全国得票差距高达700万票,即使特朗普不服输,也难有可行之途去尝试改变选举结果。而自2000年以来6次选举中5次都未能在普选票胜出的共和党,如果失去了选举人团制度的保护,也将不得不改变其集中于白人身份认同的政治倾向,缓减当下政治学家所说的“不对等极端化”(asymmetric polarization)现象。

不过,要修改这套制度绝不容易,而此修改的难度也突显出当下美国政治的结构性困局。

“不可再改”的宪法?

在美国,要通过宪法修订,国会两院皆分别要有至少三分之二议员提出,还要得到50个州中的38个同意。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民权运动之后共和党夺得原属民主党大本营的南部保守州份,民主党则愈发集中于东西岸州份和大城市,两党立场愈走愈远,宪法修订几乎已变成不可能之事。

穿戴奇装异服的示威者闯进会议厅中。(Getty Images)

最近一次的宪法修订,要数到1992年的老布什年代,当时的第二十七修正案将国会有关议员薪酬的立法延至下届选举后才生效。此案早在1789年提出,经历超过两百年才正式成宪,其内容也属毫无争议的类别。

如今,正如在所有重要议题一般,选举人团的存废在两党选民的意见中也存在极大的差距。根据一项2020年的民调,虽然全美有六成选民支持废除选举人团制度、改行直选,但民主党人中的支持比例高达九成,而反对改制的共和党选民比例则有七成七。在此等民意差距之下,即使宪法修订的门槛下调到跟一般法律一样,其成事机率也极微。

而且,由于美国宪法在保守派的意识形态中愈发变成神圣不可侵犯之物,特别是在拥枪派高举宪法第二修正案的绝对性的背景下,保护宪法已成为了右翼政坛的代表符号。例如一个极右反政府民兵组织就把自己称为“誓言守护者”(Oath Keepers),高举着“守卫宪法”的旗号。即使民主党愈来愈有反思宪法条文的倾向,宪法修订实际上已不在国会可讨论的范围之内。

这种两党分歧导致美国数十年来都未能通过一些极其关键的宪法修订,当中包括保障美国人不分性别都能有同等法律权利的《平等权利修正案》等。

除此之外,在两党分野愈发加深之下,国会已进入了不能正常运作的阶段,不少得到国人普遍支持的法案也无法通过。

特朗普以对选举舞弊的信仰作为忠诚判准,在共和党内不断清除接受选举结果的异己。不少人担心,各州的民选选举官员、票站人员、监票人士等关键角色在未来的选举中会被特朗普派大举占据。(Getty Images)

国会失能的连锁效应

根据一项《华盛顿邮报》与《ProPublica》的研究,国会各委员会审议法案的开会次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跌近四倍,情况在有拉布制度的参议院更为严重。同时,参议院也失去了其讨论法案的功能,修正案的投票占参议院总投票次数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六成半跌至2010年代中的两成;由于党的意志比起个别议员的意志愈见重要,法案很多时候都由各党大老闭门造车,达成共识之后才让一众议员盲目投票,有时候数千页的法案只给议员们一天的时间阅读。

两党合作愈来愈不可能,参议院的拉布制度又需高达60席(五分之三)支持才能跨越,于是参议院的“议程”只能愈发集中于不受拉布制度影响的政府人员任命之上,其所占投票次数的比例从奥巴马上任之初的6%上升至其任内后期和特朗普时代的超过五成。

在此等形势下,国会立法几乎路断。此刻民主党控制国会两院多数也不能通过其移民制度、警队改革、投票权等一系列法案,就是明显例子。

参议院的拉布制度,导致少数派政党可轻易阻挠多数派通过法案。除开支法案以外,拜登的移民、警改、投票权等各类政策从一开始就胎死腹中。(Getty Images)

而国会通过拨款的基本功能也难以有效达成。在过去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国会拨款法案能在财政年度开始之前通过。而两党相争更让联邦政府屡次处于停罢边缘、陷入停罢,甚至要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历年国会失能之下,民众对国会的满意度长期处于20%上下的历史低位。而最近的民调也显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大多数选民(七成左右)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且面临失败的风险。

国会不作为,导致美国总统愈来愈倾向使用行政命令去落实其政策目标,正如奥巴马保护未成年非法移民的行动,又或者是拜登当局一系列的抗疫、劳工和气候相关政策。这种行政命令除了可朝令夕改,还愈加受到司法挑战,例如拜登的多个强制疫苗接种令都陷入了司法争端。

对此,一些评论人更认为美国的法院已变成了美国唯一有效的政府部门。因此,两党(特别是共和党)都有计划利用白宫和国会的权力将立场与己方相近的法官“安插”到各联邦法院之中,好让法院更有可能作出有利判决。这就造成人们愈发认为法院已被全面政治化、法官只是不经选举的政客,不能再扮演中立的公正仲裁角色。2021年9月的一项民调就显示,美国人对最高法院的满意度跌至40%,是为21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最高法院如今以保守派为绝大多数,很可能会推翻对堕胎权的宪法保障。(Getty Images)

这种由国会两党分裂引发的“政府失能连锁效应”,本身也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众议院每两年选举一次,加上美国与英国等其他西方民主国家不同,并没有竞选时间的上限,于是议员们心系选举,几乎一当选就要为连任烦恼。由于制造对立、不让敌人获益往往在心理上是最为有效的竞选策略,两党不合作可算是一个制度性的结果。

而在立法、行政,甚或司法都难有作为之际,政客要争取选票,意识形态战争就成为了最佳手段,政策主张只属其次。例如共和党在2020年就没有再推出新的竞选政纲,而曾希望以实际政策扭转民情的民主党今天则困在政府的失能当中。

以上种种讨论,都突显出一点:没有制度性的改革,美国政治只能长期困于分裂和各种危机之中。当中最为吊诡的是,要有制度性的改革,美国政治却先要摆脱分裂和危机。难怪没有人能够看到美国如何能走出这个困局。

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也许人们会期望在美国宪法撰写之时,杰佛逊不是身在大西洋彼岸当驻法部长,而是制宪会议之上宣扬其“法律只得十九年限期”的“日落条款”概念。不过,历史不能重来,美国的困局恐怕只会不断持续甚至恶化下去,待至比国会暴乱更严重的大祸出现才会有破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