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再改写“一中” 国际“挺台”是大势所趋还是大势已去?
近来,经过台北蔡英文政府大张旗鼓宣布在立陶宛设“台湾”代表处、欧洲议会外委会决议也建议欧盟驻台代表处可改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斯洛文尼亚总理杨萨(Janez Jansa)则致函欧盟27国领导人力挺立陶宛与台湾发展关系、波兰驻台代表也邀请台湾北参加“三海倡议”、再加上现““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的”驻美代表处“正名”讨论热烈震天价响、美国国务院不具名人士甚至在联合国大会即将开会之际向台湾官媒“中央社”称挺台参与联合国。一系列事件的发展,似乎展现展示出国际间了挺台浪潮于是此起彼落,可见欧美各国支持对台湾的国际参与,已经宛若一种“政治正确”。
不过,在“台湾”被欧洲跟美国大力支持的同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为何会有这种契机出现?这或许可从与后疫情时代的欧美对外议程变化中,找到一定的关联,特别是中东欧与美国、台湾三者间的对外议程,在当下出现了明确的交集。
美国携手中东欧 共创“挺台政治正确”
首先,从大国议程来说,相较于北京对台主导权的强调、乃至于持续在台海进行军事演习,华府对此积极表示反对,除了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一度脱口将台湾等同北约(NATO)盟国对待外,更试图借由营造全球反对北京扩张的国际氛围,来维护其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领导力。近期拜登致电习近平后,北京发布的新闻稿显示拜登称“美方从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但即便如此,是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的定义已经发生变化,并已扩散到其他友美国家,也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的意志要能够形成群力,还必须有一拍即合的伙伴,中东欧各国恰好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之礼。几个月来欧陆国家中洲捐赠台湾疫苗给台湾者的提供者,全数集中在此这个区域,包含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四国,其中挺台尤烈的立陶宛还打算让台湾在当地方面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而波兰外交部长在立陶宛“失言”后,其驻台湾外交官员旋即又抛出“三海倡议”大礼、斯洛文尼亚总理也发力挺立陶宛对抗中共召回大使。接下来除了12月将赴台湾的斯洛伐克经贸访问团外,台湾国发会主委龚明鑫10月还将先率领约65人的“经贸投资考察团”,赴欧洲访问斯洛伐克、捷克及立陶宛三国。
以中东欧的地缘情势来看,东面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构成了眼前的安全威胁,因为这些国家不少早就已经跟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翻脸,需要北约与美国的鼎力支持,同时还要面临天然气价格暴涨下的“北溪二号”管线启用,绕过中东欧运输到西欧,这将造成形同前者战略地位下降且民生消费面临困难,在此之下,响应美国挺台就也是一种政治动作。
其西面是欧盟领头羊举足轻重的德国,不过德国即将大选变天,后默克尔(Angela Merkel)时代的欧洲,要面临的是进一步整合的不确定性,在欧盟对外政策上,各国更是都想取得发话权、抢占欧盟道德制高点,涉华议题无疑是很好的切入点。
台湾赶搭顺风车 能借力使力走多远?
台湾方面北很敏锐地看到了上述两个层面的重叠处,使得挺台的国家不再只局限于台湾的友邦,且挺台逐渐在国际上形成“政治正确”,这让使蔡英文政府非但不需要寻求与北京对话,反而还可去更积极推广参与世卫案、驻外馆处更名、入联等等,就在几天前,竟有台湾的外交部长、侨委会委员长、国安会秘书长同时在美国游走经营的情况,相当罕见,不仅十分罕见,也凸显出蔡英文政府推波助澜的意图。
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要应对这股潮流有其困难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北京满足不了中东欧国家当前的对外议程需要(北京不可能公然抵抗莫斯科、也没加入北约),假若反而如果严厉回应某国挺台(如召回立陶宛大使),还可能造成反作用、激起更多挺台声浪。,如北京8月中旬召回驻立陶宛大使,欧洲议会外委会不久后就通过挺台建议案;,立陶宛大使离开北京时,还有欧盟多国驻北京使节与她合影以示声援;,斯洛伐克总理更致函27国欧盟领袖力挺立陶宛,在这股浪潮之下,北京不可能强撄其锋,能做的,主要还是等。
最后、但也是的也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就是,这样一扇由美国、中东欧与台湾所串联出的“挺台”窗口,是稳固且永续的吗?实际上,国际政治高度取决于实力与形势,、绝非恒常不变,中东欧一反多年对台低调立场,突然集体高调起来,与它们所面对的区域变局有很大关联,也因如此,这股欧美政治正确未能扩散到其他尚未发生大变局的区域,如蔡英文政府力推台湾积极经营的“新南向”、拉丁美洲、中东、与非洲等。
当前美国与欧洲的“一中政策”显然是有了定义上的调整,不过一旦后疫情格局下的欧洲或者美国跟中国关系趋稳,则欧美各国对华政策、一中政策或许又会要重新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