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为何在会晤普京前重磅制裁俄罗斯?
4月15日,美国总统(Joe Biden)拜登发表讲话,称美俄两国应缓和局势,他因此已提议与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2021年夏于欧洲举行峰会。在此之前,拜登刚刚签署有关对俄罗斯新制裁的行政令,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为由,驱逐10名俄罗斯外交官。
同日,美国财政部也发布指令,称自6月14日起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参与以卢布或非卢布计价的俄罗斯主权债券一级市场。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亦指出,华盛顿保留对俄、欧修建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实施额外制裁的可能性。
考虑到就在4月13日,拜登和普京两人还刚刚通过电话,谈及了首脑峰会的事宜。加之在3月27日时,拜登还拿出姿态,邀请普京参加4月22日的气候峰会视频会议,后者随后也决定应约出席。这种打压和怀柔并行,制裁和首脑会晤同时展开的极度矛盾的局面,似乎已成了美国对俄外交的实态。
美国目前对俄罗斯的制裁是在预料之中的。首先,相对于尚能因产业(如铝业)等原因对俄罗斯网开一面的共和党阵营,民主党阵营维持着奥巴马(Barack Obama)时期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包括“马格尼茨基法案”等美国对俄“制裁”工具均出自民主党人之手。
拜登上位后,美俄关系又被定义为欧洲及跨大西洋地区与俄罗斯的传统冲突,在“通俄门”一案与民主党夹缠之际,对俄强硬已成为民主党的一种共识。它也成了驱使拜登当局对俄强硬的原动力。
就在拜登3月16日发表演讲,强调普京要为“干预美国大选”的行为付出代价,并称后者是“杀手”(killer)之后,美国前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代表、民主党人罗宾斯(Jeff Robbins)还投书《波士顿先驱报》盛赞拜登此举。
其次,美国对俄罗斯施压的目的还包括稳住欧洲,拜登试图弥合同欧洲北约体系内盟友的分歧,要重整在特朗普时期离心的体系,展现美国尚有大国气象。
的确,美方暂时拿不出超过“北溪二号”的利好,乌克兰当局在东乌问题上的盲动也让德、法等国不快。但随着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便可以提上欧盟的议事日程,欧洲国家对北约的重视,以及对美国保护伞作用的依赖都有所增加。对俄罗斯的任何行动都有助于维护这一形象。
目前,俄罗斯也利用了东乌克兰问题,通过延边境分散部署约一个军的兵力,对支援基辅当局的拜登阵营施加压力。对此,拜登有必要对俄罗斯这种让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沃尔特斯 (Tod Wolters)将军惊呼“very, very large”(军力极盛)的攻势做点回击。
当然,美俄终究需要合作,美国需要同各大国合作来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阿富汗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美国并不希望跟俄罗斯维持僵化的局面。拜登当局确立之后,就在1月27日和俄方谈及了反导条约的细节。目前的拜登政府还希望俄罗斯能与之在气候变化、阿富汗撤军等问题继续合作。
但在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前提下,在“俄罗斯黑客”的“威胁”持续笼罩在华盛顿上空时,对“敌人”的想象虽不至于主导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关系,但美国民间对俄罗斯的敌意仍将继续。
对于以反俄为号召的拜登阵营,更必须为自己与普京的接触营造一种并非妥协的氛围。在美国的内部环境仍未改善之际,他更也有必要以一种进两步、退一步的态度与俄罗斯接洽并试图达成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