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袭击伊朗只是配角“过场戏” 核协议成败决定权在美国
近几日中东局势变化丛生,伊核协议命运几经波折。先是承诺重返协议的拜登政府在上任两个半月后,终与任期仅剩两月的温和派伊朗政府从4月6日起开启间接谈判,虽然双方在解除制裁范围方面仍存显著差距,但都承认谈判具建设性。
不过正当外界展望谈判稳步推进时,力阻伊核协议复生的以色列趁机搞事,4月11日对伊朗核电厂发起攻击,所酿损失恐需9个月才能修复,引发伊朗威胁将浓缩铀丰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60%,原本谨慎乐观的气氛突然变得晦暗不明。究竟伊核协议还有几分生机?
此前,美伊双方4月6至9日在维也纳的间接会谈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两方分别住在一马路之隔的两家酒店,需要通过来回穿梭的欧盟外交官传话,但也成立了两个工作组分别聚焦双方重返协议,以及同步协调双方措施,避免“你先动我才动”的幼稚戏码。
当然谈判还是相当棘手。伊朗要求拜登悉数取消特朗普政府施加的约1,500项制裁,既有伊核协议承诺取消的范围(例如针对核项目的制裁),也有以人权问题或恐怖主义等名义施加的繁多制裁(譬如将伊朗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制裁伊朗央行在内的所有主要银行等)。美国则明确承诺取消前者,至于关键的后者,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引用国务院高官指美方正在逐条审查各项制裁是否“正当”(legitimate),是的话会予以保留。《华盛顿邮报》又透出风声,指愿取消“影响伊朗在伊核协议框架下追求更广泛经济利益的制裁”。
简单来说,拜登政府会保留一部分制裁,但应不会严重影响伊朗经济。而究竟放生哪些项目,无疑还需美方内部评判以及与伊朗挨个拉锯。不过无论如何,拜登政府表面上不执着构建一个“更好更全面”伊核协议(包括遏制弹道导弹项目、要求伊朗改善人权),想必让伊朗松一口气,双方都形容谈判具有“建设性”,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还展望两国开启“新篇章”。
以色列:激进配角难左右大局
但以色列的搅局打乱了谈判进程。在谈判第一日,以色列便炸毁了一艘疑属伊朗革命卫队的船只。眼见此举未激起反响,该国又趁4月11日谈判间隙日高调袭击纳坦兹(Natanz)核电厂。据报道,是次袭击将核电厂主要和备用电网炸出一个大洞,几千台离心机因此损毁。这毫不意外地激怒了伊朗的强硬派,承压的谈判负责人阿拉奇(Abbas Araghchi)宣布将启用1,000台更强力的离心机,将浓缩铀丰度从现有的20%提高至前所未有的60%,离武器级别的90%浓缩铀更近一步,同时伊朗也对色列商船进行了报复。
事实上,外界都对以色列趁机发难并不意外,该国一直倾向更激进地遏制伊朗核能力,对于仅旨在延迟伊朗核项目的伊核协议百般不满。奥巴马曾在2015年直白形容,“除了以色列,全球所有国家都支持伊核协议”。
但本质上,伊核协议的命运还是掌握在美伊手中,以色列难以左右大局。我们可以预计,只要拜登能像奥巴马一样有达成协议的决心,就可约束住这个激进的盟友。
此前,在强硬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不断推进核项目时,以色列除了与美国在2010年合力以“震网”(Stuxnet)病毒瘫痪千台伊朗离心机,还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暗杀四名伊朗核科学家,但在奥巴马表示强烈反对这种暗杀行为后(他2012年9月甚至没有接见访美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色列也最终选择收手,不在为谈判制造障碍。
因此,只要拜登能向以色列发出足够严厉的警告,必然能约束住其搞事行为。但这也进入了谈判真正困难的水域。毕竟重返协议的最大阻碍,还是来自美伊自身,且尤以美国为主。
伊朗战略定力还能维持多久?
先看伊朗方面,该国还是保持了过往的战略定力。无论是去年初美国暗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还是去年11月底以色列刺杀伊朗顶级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伊朗的回击都相当克制的,军方、教士和温和派内都有声音警告不要落入特朗普政府和以色列的挑衅圈套,从而被卷入战争。
此次伊朗方面回应也是如此,它将浓缩铀提升至60%的丰度表面上气势汹汹,但考虑到其已从1月开始制造20%丰度的浓缩铀,且由于浓缩铀丰度增加的难度并非呈线性关系,20%丰度已离90%武器级丰度只有一步之遥,因此60%丰度与20%在本质上没有显著区别。
而且,在伊朗刚有几千台离心机损毁的情况下,提高丰度的威胁也像是无牙的老虎。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正好在伊朗宣布提高丰度当天发表的年度威胁评估,也指“伊朗没有在开展关键的核武器发展活动”。
更重要的是,伊朗核谈判代表还是于4月13日如期返回了维也纳,准备进行下一轮谈判,尽管谈判时间因欧盟外交团队中有人确诊新冠而推迟,这已表明了该国谈判决心依然坚定。
但伊朗的战略定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军方和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Ali Khamenei)方面对于重返协议抱有一定希望,给了温和派政府尝试的空间和动力。而温和派显然愿做出比其官方立场更多的让步,例如路透社3月底有报道指出,伊朗政府愿意双方逐步回到协议而非坚持美国一口气取消所有制裁,例如伊朗愿以停止制裁20%丰度浓缩铀,先换取美国解冻伊朗国外150亿美元资产的一部分,据悉哈梅内伊也初步同意这个计划。
不过时间不等人,如果温和派未能快速拿出结果,军方和哈梅内伊显然会逐渐耐心耗尽。考虑到伊朗即将在6月18日进行总统选举,届时完成两届任期的鲁哈尼必须下台,而如今几名最具实力的候选人都是军方出身,立场更为强硬。
例如被认为胜选机率最高的前国防部长、空军出身的德吉汗 (Hossein Dehghan)近月多次指责拜登的对伊政策与特朗普无异,要求拜登尽速取消所有制裁以及保证未来不再任意退出协议,还打算要求美国赔偿制裁带来的损失(伊朗官方曾估计相关损失达到1万亿美元)。这些言论足以预示着一旦德吉汗上任,美伊谈判将变得更加棘手。温和派时日无多,强硬派即将接棒,伊朗过去几年表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很可能一去不复返。
拜登能把握住最后的机会窗口吗?
但归根结底,能否重返伊核协议的主动权还是在拜登政府手中。目前拜登面临多方面的难题,先是技术方面,面对特朗普政府布下的制裁“地雷阵”,需要挨个审查1,500条制裁具体内容并评估是否取消,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有匿名官员抱怨特朗普政府是存心为重返伊核协议制造障碍。
第二则是政治方面,美国右翼媒体已开始蓄力攻击拜登,例如《纽约邮报》指责拜登“对伊朗屈服,没得到任何回报”,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在福克斯新闻(Fox News)上攻击拜登“拆毁特朗普的中东和平政绩”,一旦等到此后具体的取消制裁措施出炉,尤其是拜登若希望救活协议势必需要撤销对伊朗革命卫队的恐怖组织认定,无疑会引起更响亮的攻击分贝,如何顶住政治压力也至关重要。
但如果拜登有足够决心,技术和政治方面的困难都可以克服。毕竟一旦其未能把握住机会窗口,趁伊朗温和派政府相对好打交道时速战速决解决伊核协议,之后的发展大概率不利于美国战略布局。
目前,美国正在撤出中东,例如拜登4月13日承诺在今年9月11日撤军阿富汗,配合将外交和军事资源更多转向印太的策略,而如果伊核协议迟迟不得到解决、伊朗转而采取激进武装行动引发中东动荡,逼迫美国不得不在中东投放更多资源和精力,这就与其主要战略目标背道而驰。另外,目前中俄伊三国关系越发紧密,如果伊朗下届政府确定返回协议无望,很可能会彻底倒向中俄,而由于伊朗本身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帮助强化中国的“石油人民币”机制,冲击石油美元霸权。
因此,伊核协议究竟能否复生,以色列的攻击并不能左右局势,伊朗国内正在收窄的机会窗口值得注意,更重要的,还是拜登政府能否把握大局果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