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帮中国解决了一个千年难题
中国外长王毅的中东之行还在继续。3月27日,王毅到访伊朗,此行最为重磅的莫过于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中国外交部方面暂时没有公布计划的具体细节,但根据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的报道,这份为期25年的协议将包含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
《纽约时报》、彭博社等透露了更多的细节,包括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于伊朗加大对能源和民生基建的投资,包括伊朗电信等数十个领域,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伊朗将向中国提供稳定的石油供应,而两国的石油结算将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此外,中国和伊朗还在协议中约定加强军事和安全合作,包括进行军事经验交流和军事演习、共同研发武器和分享情报等。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导弹亦将使用中国的“北斗”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制导。
从协议本身的时间跨度,到此次协议的具体内容,都意味着中伊的合作有极为长远的战略考量。
在中伊签署协议之前,王毅刚与访华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举行了会谈,称“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只会拓展,不会收缩”。中俄在战略上进一步捆绑的势头将会继续。
过去几年里,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非常之密切,中国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为俄罗斯提供的巨额能源订单、双方在叙利亚、伊核、朝核等一系列事件上的合作,都凸显了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
中俄伊三边的互动同样在进行之中,2019年12月底,中俄伊三国在阿曼湾举行三国首次海上联合演习。2021年2月,三国再次在印度洋展开军演。
中俄伊正在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历史上看,中俄恩怨不断,甚至一度陷入冲突和对抗。俄罗斯与伊朗的过去同样波折不断,双方在冷战时期更是处于敌对状态。中国与伊朗虽没有复杂的历史纠葛,但双方有着不同的文明和制度,且中国在中东也没有太多的地缘政治利益。但是近年来,中俄“背靠背”、俄伊握手合作等是常态。如今的中伊有着长远的合作路线图。
令中俄伊三国跨越地缘、历史、民族、文明等方面选择联手的一大促因,自然是美国。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对中国崛起越发警惕,从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到奥巴马(Barack Obama)再到特朗普(Donald Trump)直至今日之拜登(Joe Biden),他们对华的手法略有不同,目的保持了一致:在应对中国的崛起时,确保美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而冷战结束后至今,美国一直视俄罗斯为地缘政治挑战,对俄罗斯施以各种压制。伊朗亦是如此,过去三四十年里的时间,美国与伊朗基本处于敌对状态,制裁、在中东扶植代理人,无不是要围堵伊朗。
美国前国安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其著作《大棋局》中曾对美国发出警告:“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结成这种联盟的原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相互补充的不满”。如今看来,布热津斯基的担忧正在成为现实。
由中国人的角度观之,这很难不令人感慨。以中俄关系为例,回望数千年中国史,从唐虞夏商周开始,“北方”便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安全隐患。连皇帝都曾被虏去的赵宋朱明自是不消多提,清朝亦是因为“满蒙一家亲”才没有北方安全隐患,清朝覆灭后苏联则一直是那个虎视眈眈的北方隐患——直到苏联解体,尤其是俄罗斯在1990年代被西方资本扫荡一空,旋于21世纪持续被压制之后,才促就了如今“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的现况。一句政治官话,包含了太大的历史意义。
而帮中国解决北方隐患的,某种程度上正是那个想要遏制中国的美国。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莫大的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