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三更新”|安邦智库
安邦智库(ANBOUND)的资深研究人员在不久前再度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深度的田野考察,这次田野考察的结果,相当令人吃惊。
田野调查发现,美国中西部地区正在发生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底特律大都会机场的候机厅极为喧闹,可以说到了人挤人的程度。这个著名的、一度宣告破产、颓废的铁锈带城市,人员交流与来往非常密集,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再看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这盛产石灰岩的密西西比河,沿岸分布着很多的水泥厂,很多年以来,这些水泥厂都接近废弃。现在它们不再沉寂,厂区停满了装满燃料的罐车,生产出的水泥正在不停地向铁路罐车中倾泻。那些用于运输水泥的列车能长达数英里。
密西西比河上的运输,已经全面复兴,甚至可以说,现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物流运输已经非常繁忙。这样的情况其实在美国是一种异常现象,因为美国并不是一个依靠水上运输的国家。美国主要依靠运河以及河流运输矿物、粮食和商品,那还是在19世纪的事情,随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推动高速公路网建设之后,水上运输早已经濒临荒废。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上,只能偶然见到一、两条船只通过。现在的情况则明显不同,河岸两边云集着大量编组好等待通过船闸的船舶,顶推拖轮每天往来,繁忙的工作,不停的在河面上编组船舶,整个密西西比河的水上运输似乎猛然之间复苏了。
位于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汇合处的圣路易斯,在美国以“谋杀之都”而著称。由于去工业化的进程,圣路易斯过去有着大量的失业人口,黑人密集度很高,过去的历史厂区几乎都沦为了大片、大片的废墟。除了偶见呼啸而过的警车之外,几乎罕有人迹。现在的圣路易斯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虽街上仍有游民乞丐,但数量明显要比过去少多了。现在的圣路易斯,投资新开的赌场、餐馆和酒店数量非常多。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伴随着城市更新,物流中心的建设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说铺天盖地,大片、大片的废旧厂区,都被改造成了重型卡车的停车场和仓库区。圣路易斯地处美国的地理中心,城市更新充分利用这一地理特点,明显让城市经济恢复了活力。
实际美国中西部经济的活力展现,并非仅仅是大城市,距离圣路易斯大约200公里的汉尼拔小镇,位于密西西比河边,那里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乡。汉尼拔历史上是一个重要城镇,但随着去工业化,人口外流严重,早已经是一个凋零落败的城市,原本精美绝伦、雕梁画栋的历史建筑,破败不堪,废弃、坍塌的也不在少数。现在的汉尼拔,民宿正在大规模投资建设,那些被长期弃置的破败历史建筑,正在重新得到修葺,甚至密西西比河上再度出现越来越多的游艇,酒店中的游客人满为患,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各州,得克萨斯、南达科他、俄亥俄、伊利诺伊、堪萨斯、俄勒冈等地的车牌随处可见。从车型来看,奔驰、宝马等豪车很少。大致判断,云集在这里度假或旅行的群体应该大都属于中产阶级。
更有意思的是完全是废墟的小镇开罗,历史上曾经是密西西比河边一个有着一万五千人的重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完全废弃,全镇一度曾经只有不到一百个人坚持居住在那里。现在的开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路已经重新铺上了新的沥青路面,银行重新粉刷开始了营业,基础设施等公用设施已经随处可见,以往这个大家绕着走的小镇,现在虽然破败痕迹尚存,但主街和周边辅路上已经可以再度见到人来人往了。
出现这些重大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大多数人以及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新冠疫情结束后的复苏和反弹,甚至随机访问的当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可问题在于,密西西比河水上运输的凋零,城市废墟以及破败历史建筑的存在,远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美国经济几经起落,因此可以说基本与疫情的复苏无关。大量中产阶级家庭的出游,更是只可能与近几年美国工作机会增加以及收入增长有关,物流中心的大批建设,势头的猛烈程度,更是只会与美国内部市场扩张和消费扩张有关。
如果结合新闻报道以及经济数据来看,安邦智库的田野观察结果,呈现出明显的相反特征,美国的经济增长仍被普遍认为“疲软”,通胀预期非常明显,就连精于数据分析和判断的美联储以及华尔街都是这么认为的,但田野观察中却发现,美国中西部区域,也就是美国经济中以往被认为最缺乏活力的地区却呈现出强劲的经济增长趋势,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了这些地方的发展呢?安邦智库的资深研究员认为,美国经济环境中的城市更新、文化更新和科技更新,这“三更新”有效地拉动了中西部的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的提高。
城市更新,最易观察。从工业城市旧城改造、仓储基地升级再到名人故乡的文旅开发,美国中西部多地正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城市空间重构。美国以往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视度不够高,但2021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IIJA)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该法案提供了超过1.2万亿美元的联邦资金支持,使得中西部获得了大量道路、桥梁、能源与城市绿地更新的资源。当然,这一建设过程不但催生了建筑工人以及服务业岗位的增加,还会导入新的产业,让一套新的城市生活模式替代“工业废墟”的过往记忆。
文化更新,指的是2024年总统大选为中西部带来的扬眉吐气之感。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未必在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建树和成就,但在文化领域的确迎合了保守主义氛围强烈的中西部社会,让他们有了切身感受,社会已然发生改变,新的时代开启了。这次大选真正的失败者,是华盛顿的建制派以及知识分子“婆罗门”。他们总带着“上帝视角”审视中西部,甚至略带蔑视地称这一块区域为“飞跃之地”。
在他们眼里,美国有价值的地方只有纽约和加州,而俄亥俄、密苏里、肯塔基等都是无人注意、无人关心的地方,那是属于“红脖子”的经济蛮荒。现在情况颠倒了过来,特朗普主义的崛起是必然的,至少从文化更新的角度来看,这将会是一种长期的现象。尤其对于中西部的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胜利,一种自豪。
科技更新,则与科技转型密切相关。过去的美国高科技业,更多的是围绕软件产业进行,现在则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开始围绕硬件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如半导体产业制造中心等建设,如数据中心的建设,如大模型训练中心的建设等等。
在政策上,美国通过《芯片法案》,鼓励高科技制造业回流本土。成本相对低廉,资源丰富的中西部自然受益。英特尔公司计划在俄亥俄州投资280多亿美元建设两家新的尖端芯片工厂,以推进其扩大代工业务的计划。首座工厂或至2030年完工。微软因为威斯康辛州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决定在这里斥资巨额建设先进的AI数据中心园区。除了英特尔和微软,Tesla、亚马逊等公司都在准备或已经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其实,不仅仅是科技行业在抓紧中西部的投资,传统行业实际也在启动,日本的新日铁就已经彻底完成了对美国钢铁的收购。
因此,安邦智库认为,虽然田野调查展现出的复苏图景,与美国金融界和主流机构所给出的经济数据和判断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但安邦智库认为,外界包括欧洲、中国和美国自身的一部分,都普遍低估了美国经济的真实增长潜力。
安邦智库的资深研究员认为,结合“三更新”——即城市更新、文化更新与科技更新所带来的结构性驱动,美国在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应进行修正,合理的预测是2025年的实质经济率可能达到3.5%左右。这个判断基于两重逻辑,一是,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24年全年实际GDP增速为2.8%,这个数据与2024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2.8%相同。
我们认为,美国2025年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在全年经济增长中具有代表性,而2025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超出预期,达到3.5%左右,因此预测2025年全年的实质经济增长率为3.5%左右。二是,结合田野观察的结构逻辑,中西部多地出现了远超常态的建设热潮与社会活力,机场人流爆满、卡车中心和设施密布、仓储中心重建、大量民宿与小镇经济复苏,加之科技巨头的投资,以及由政治文化转向带来的区域自信提升,这些变化因数据的滞后性并未被传统经济建模充分捕捉。因此,可以合理推断,“三更新”正为中西部释放出额外的增长动能,可形成3.5%左右的增长潜力。
当然,现在看美国2025年的实质GDP增长率有望达到3.5%左右的水平,这一判断明显挑战了主流机构的预测,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事实上,美联储对于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仅为1.4%。彼得森研究所认为美国在2025经济陷入停滞,而且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达40%。此外,不少机构对于美国经济2025年的预测,甚至还是负增长。因此安邦智库的这个预测一旦真正出现,将会意味着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对于美国经济的悲观看法,很可能犯下了系统性的大错误。此外,我们认为“三更新”的政策推导,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更新也可提供更多、更大、更具意义的参考视角。
最终分析结论:
通过田野观察可以看到,城市更新、文化更新和科技更新有效地拉动了美国中西部的经济和就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大幅度超过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三更新”导致的结构性因素,可能意味着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可达3.5%左右。
本文原载于2025年6月19日的安邦智库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