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挑战突显全球科技巨企并非“万能”

撰文: 薛子遥
出版:更新:

全球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人类面临这个几近史上最重大的物流挑战之际,领先的科技巨头已经站出来提供援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私营科技公司通过创新改变了物流行业:人工智能和机械人技术的新进展大规模地改善了在线系统、预测能力、仓库管理和交付速度。
然而,即使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科技公司的两个最大经济体,中美两国也面临着疫苗交付的持续延误。为什么呢?

从疫情开始,美国的亚马逊或中国的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公司都自愿为抗疫提供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的物流优势运送个人防护用品,利用其庞大的数据库健全预防措施和接触史追踪工作,并让医学研究人员使用其计算能力助力新药和疫苗的相关研发工作。

如今,在两国都开始全国疫苗接种活动之际,科技巨头再次提供了帮助。

图为2021年1月6日,在北京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成品冷库为产品发货做准备。(新华社)

科技巨头如何支持疫苗接种工作?

拜登就职后不久,亚马逊消费者业务的行政总裁克拉克(Dave Clark)给新任总统发信,表示愿意在疫苗配送方面提供帮助。据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他在信中写道:“亚马逊随时准备好协助您实现您的目标,在您执政的前100天为一亿美国人接种疫苗。”信中甚至提出让卫生合作伙伴直接在亚马逊的设施中接种疫苗。

此后,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称,拜登的团队正在与亚马逊、旅游住宿平台Airbnb和Google进行谈判,以帮助分发疫苗。对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全球卫生政策中心主任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来说,如果美国政府想疫苗要及时到达当地社区,这正是美国政府所需要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没有这种能力。国民警卫队没有这种能力。亚马逊可能有。”

分发疫苗?“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没有这种能力。国民警卫队没有这种能力。亚马逊可能有。”
美国智库研究员Stephen Morrison

同样,去年12月,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门菜鸟宣布,它正在与中国疫苗制造商谈判,以支持其物流;今年2月,快递公司京东表示,它已经开始在北京亦庄运输疫苗,该公司表示,京东将处理疫苗从政府指定仓库到疫苗接种中心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此外,京东还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冷链分拣中心:虽然国药集团和科兴集团的疫苗不像辉瑞和莫德纳疫苗般需要保存在极端负温的环境中,但它们仍然需要冷链运输。而在这里,科技公司也能够提供帮助。

在美国,软件巨头Salesforce和微软已经为地方和州政府开发了新的数据管理产品,提供冷链追溯、序列号验证、车辆路线和地理定位能力。官员们可以用它们来实时跟踪库存和温度,并预测未来的疫苗接种趋势。据中国物流网站物联之家报道,物联网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和人工智能,也已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以简化疫苗配送流程。

“2020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中的冷链疫苗流程图。(中国信通院)

阿里巴巴甚至将类似的技术扩展到了国外:去年12月,为了向非洲国家运送中国承诺的大量疫苗,亚洲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建立了从深圳到埃塞俄比亚(Ethiopia)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的冷链疫苗空中桥梁。据报道,飞机舱内装有温控传感器,中埃两国技术人员将可以远程监控和调整温度。

最后,美国科技公司还提供了建立面向客户在线平台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预约疫苗接种,并将这些预约与大量的疫苗运输相匹配,以避免短缺或浪费。今年1月,同样是为了连接患者与疫苗,中国卫健委与腾讯合作,发布了一张显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点的地图。

中美面临疫苗接种延迟的不同原因

美国和中国的疫苗总接种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公民接种了7,800多万剂,而中国的接种了5,200多万剂。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的疫苗接种率较低;在撰写本文时,中国的接种率约为3.5%而美国为23%。

然而,在这两个国家,疫苗接种的速度都比预期要慢。特朗普政府承诺到2020年底的2,000万剂只交付了400万,而中国在春节假期前只达到其原订5,000万疫苗接种目标的一半。

而虽然拜登最近宣布,美国将在5月底前为每个成年美国人生产足够的疫苗,比预期提前了一个月,但这并不意味著美国的疫苗活动要加速。从生产到注射之间还有很多步骤,即使厂家能够生产出所需的数百万支疫苗,联邦政府也能够将疫苗送到各州,但如何将疫苗送到公民手中,还得靠当地机构的能力。

在谈到中国面临产能瓶颈的问题时,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明确表示,生产只是问题的一个部分:“我对疫苗的产量并不担心,我更担忧的是疫苗接种的速度和效率。即使每天接种500万次疫苗,要达到(国家制定的)6月底40%接种率的目标,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月初,中国每天的接种量还不到200万剂。

为什么中美两国都未能依靠科技企业提高“疫苗接种的速度和效率”呢?事实上,中国和美国的物流挑战背后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在美国,疫苗配送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涉及的多方参与者,是亚马逊无法像配送iPhone或袜子那样高效配送疫苗的主要原因。在普通的电商配送中,这些公司负责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原始制造商到最终客户,反而为了交付疫苗,他们必须跨越不同层级的政府以及公共卫生机构工作。

疫苗配送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涉及的多方参与者,是亚马逊无法像配送iphone或袜子那样高效配送疫苗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因为国家的卫生部门分为公营机构和私人机构。特朗普政府的“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 )为开发疫苗注入了巨额资金,但却将大部分后勤挑战留给了各州、县和私营公司。

而跨越这么多不同机构的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即使对于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而言亦是如此。在艾奥瓦州(Iowa),微软与该州的合同仅在一周后就被中断了。双方都意识到,要想及时改造和统一全州99个县使用的不同数据系统,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新技术系统投入使用的地方,由于流量超大,仍然会有不少问题出现。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该州州长墨菲(Phil Murphy)抱怨说,微软的网站经常崩溃,使许多公民无法进行预约登记。

诚然,矽谷科技公司为加州各县开发的疫苗接种网站效果较好,但它们却遭遇了另一个问题:它们与CVS和沃尔格林(Walgreen)等大型零售商本来就建立好的疫苗配送网络没有连接。这些零售商没有与矽谷公司合作,因此没有出现在他们建立的网站上。更加复杂的是,国家大规模医疗机构也建立了自己的跨州系统,造成山头林立的局面。

在中国,公共部门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个问题不太普遍,然而,它影响了在海外经营的中国公司。作为中国医药公司与外国政府和公司之间的中间商,阿里巴巴菜鸟无法监控整个交付过程,并会面临第三方风险。此外,在南美和非洲,它面临着高温天气和有限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以及经常性的停电;当制冷中断时,这有可能使整个批次的疫苗失效。

图为2020年12月10日,美国加州洛杉矶一间医院将把辉瑞疫苗存放特制雪柜。(路透社)

疫苗接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在中国,科技公司无法“解决”疫苗配送难题的重要原因是,疫苗配送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

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疫苗接种率要小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疫苗接种运动是其预防和接触史追踪工作成功的受害者。与美国不同,中国的疫情大体上得到了控制,从而公民接种疫苗的动力较小。

去年12月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益索普(IPSOS)的一项调查发现,85%的中国人愿意接种疫苗。然而,由于本地传播的风险较低,加之国内主要疫苗制造商没有公布数据,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接种第一批疫苗。最近以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受访者为重点的小规模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倾向于等待以后几轮的疫苗接种,以避免任何潜在的副作用。

同时,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由于疫苗没有在老年人群中进行测试,中国没有批准60岁以上的人接种疫苗。这排除了那些可能最想接种疫苗的人,从而减缓了疫苗接种工作。

然而,中国的政治家们没有试图推动公民更快地接种疫苗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病毒在中国的基本传染数R0(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相对较低,因此实现群体免疫所需的接种率没有其他国家那么高——甚至有可能60%即可。其次,即使中国可能首先达成群体免疫,也要等其他还没有达成的国家控制住疫情才能再重新开国:只要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免疫缺口”,输入性病例就会继续对中国构成疫情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将数百万疫苗送到国外是有意义的,即使这将会放慢自己的疫苗活动速度。中国外交部已经承诺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的“疫苗公平分配计划”(COVAX)提供1,000万剂疫苗,而中国的疫苗制造商已经向其他国家销售了约5亿剂疫苗。

正如张文宏最近所指出的:“中美等国作为主要的疫苗生产国和抗疫大国,有责任将疫苗防疫策略进行推广,尤其是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这不仅可以帮助科技企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加速整个世界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