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峰会|为何由习近平而非李克强主持?

撰文: 纪澜
出版:更新:

中国外交部2月8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9日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从时间上来看,临近峰会前一天,北京才发布消息不同寻常。

这也是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首次举行领导人峰会。据查询,历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方通常是由总理出席,比如2012年4月,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从2013年至今的历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都是现任中国总理李克强出席。如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举行峰会,显然提升了规格。

图为2019年4月12日,李克强(左九)在杜布罗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华社)

据Politico网站透露,过去数天,北京一直在试图说服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波兰派出高阶代表与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总统和总理都不会出席,计划改为让部长级官员参加。立陶宛未表示会参加视频会议。

中东欧部分国家的态度被媒体解读为“冷待”北京,可为何北京提升了对此次峰会的重视?原计划2020年的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并未成形,如今,中国与中东欧的峰会举行,北京方面是习近平而非李克强主持,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这体现了中国对欧洲的重视,尤其是在美国新总统拜登(Joe Biden)上台并表示要联合一众盟友应对中国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处理好与欧洲的关系可以减缓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压力。

2021年2月4日,拜登在美国国务院就外交政策发表演讲,其中提到重视与盟友的关系。(AP)

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曾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面对美国,中国需要“合纵连横”。不论从经济体量还是政治影响力来看,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可低估。

可以看到,中国在拜登上台前与欧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月16日在中国官媒《求是》杂志发文,在谈到大国关系时,顺序是中俄、中欧、中美。这些都凸显了中国对欧盟的重视。

而中东欧也是中国对欧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达到1,034亿美元。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年均增速8%,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的三倍以上,是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两倍以上。

拜登胜选至今,中国先是与欧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后要召开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中国对欧洲的攻势非常明显,更是用看得见的合作来巩固与欧洲的关系,也能很大程度上分化美国对中国的压力。

中欧赶在拜登上台前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欧洲领导人面露微笑:

+2

另一方面,习近平主持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是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之后外交调整的需要。

此前,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中东欧的领导人会晤主要是中国总理出席,自2019年3月习近平访问法国与法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举行四方会谈后,中国—中欧领导人峰会随之展开,最近的一次是习近平2020年9月与德国和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2019年12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与习近平在北京会晤后,才与李克强举行峰会。如今,多由李克强出席的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变成了习近平主持峰会。

可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越来越亲自介入具体外交事务,尤其是对与重要外交伙伴之间的外交事务。外交服务于内政,中国现在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全球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认为自己“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紧密,中国外交的分量也随之增加。中国过去几年对外交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习李的分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现在习近平主持中国—中东欧峰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共决策层尤其是最高领导人对外交工作直接拍板、定调,其实都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