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疫苗接种过慢被耻笑 法国是如何迅速改善的?
自去年12月27日正式开展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法国的疫苗接种之慢一度是全球笑柄。在计划开始的第一周,法国只为共516位民众接种了第一剂疫苗,差不多相当于德国工作日30分钟的进度,与此同时,英国更是已经完成了超过一百万人口的接种数量。
据法国《星期日报》(Journal du Dimanche)的报道,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本人也一度对疫苗计划推广之慢大发雷霆,形容接种速度简直像是“家庭散步”,“既不符合当下的情况也配不上法国人”。
所幸一个月后,这种“家庭散步”式的疫苗接种计划逐渐步入正轨。尽管截至1月26日,法国总接种数量还只有120万(以第一剂疫苗为准),仍然低于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但日接种量已经超过了德国 。法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改善的呢?
四大政策调整
一、家庭医生为辅,疫苗接种中心成为接种“主力”。法国政府在早期试图通过家庭医生直接为民众提供咨询和疫苗接种服务,避免政府参与其中,但这也造成了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府于是开始在全国上下的大城市设立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心,而不再过于依赖家庭医生这一渠道。法卫生部长韦朗(Olivier Veran)甚至承诺将在一月底前建立养老院舍以外的500至600个中心。
二、扩大接种范围。接种开始后的第一周,疫苗接种还仅限于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之一——养老院的老年人,但政府随后开始允许50岁以上的医护人员等更多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
三、简化接种流程。鉴于养老院许多有认知障碍的人士可能面临违背自身意愿接种的情况,政府设计了至少5天的“咨询期”,要求接种者在接种的五天前参观接种设施,并最终签署一份长达45页的同意书。负责的医护人员需要将该信息录入一个全新的、接种开始之后才成功运转的网络平台。但政府后来开始简化这一流程,并缩短超常班的同意书,加快接种速度。
四、等到繁琐的流程结束,民众终于可以接种时,现场还需有一位护士在医生的在场监管下进行注射,为了减少人力浪费,政府后来开始允许一位医生同时监管多位护士。
当局为何小心翼翼?
为何法国政府不在一开始就采取这些高效的措施呢?面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卫生部长韦朗辩称,在接种前预先进行咨询的流程对法国而言是一种“信心的证明”,确保民众“在知情的条件下同意(接种)”。事实上,政府的这一层考虑并不是空穴来风。
去年年末的多项民调显示,法国民众在“疫苗犹豫”的程度上在各国间名列前茅,跨国民调机构YouGov数据显示,将近一半(48%)的民众称即使有疫苗提供给他们,也不会选择接种。
来自格勒诺布林政治学院的副教授、研究公众对疫苗态度的Antoine Bristielle认为,法国人对疫苗的犹豫主要是“对政治机构和科学家的信心”不足造成的。2009年H1N1流感期间,法国政府的抗疫普遍被视为一次失败的行动,来自法国公共卫生学院(EHESP)的社会学者Jocelyn Raude表示:“政府对反疫苗运动非常害怕”,而此前失败的经验“也给政府留下了创伤。”
在这种情形之下,法国政府选择了一条重保险、谨慎的政策路线。可结果却并不如预想般好,法国东北部Grand-Est地区的政府领导人Jean Rottner甚至称“这是一场国家丑闻。接种疫苗居然变得比买一辆车更加艰难。”
考虑到法国民众对疫苗的疑虑和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些措施尽管可以理解,却不禁让人怀疑政府是否过度畏缩,结果适得其反。其教训似乎证实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行为科学家Katy Milkman此前提出的观点:要说服民众接受疫苗、打消对于疫苗副作用的疑虑,决策者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强硬的反疫苗者身上,让更多愿意接种的人去接种、从而提供来自周围人的“社会证明”(social proof)需要被纳入政策考量当中。
由于低信任率的民情、加上疫苗计划失败的前车之鉴,法国政府变得过度小心谨慎。但事实上,一旦愈来愈多民众获得接种,疫苗的安全和有效得到证明,民众的疑虑便不攻自破。对于许多其他存在疫苗疑虑情况的国家而言,法国的经验或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