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义伟甫上任首访越南印尼 日本又针对中国了?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日本新首相菅义伟对越南和印尼的访问10月21日已经结束,此次访问备受关注,原因有二,一是这是日本新首相菅义伟的首次外访,他没有选择美国而是选择了东南亚国家。二是菅义伟在越南印尼频频提及南海、印太。

10月19日与越南总理阮春福会谈时,菅义伟说“我们担忧改变东海与南海现状的单方面挑战,希望与越南加强合作。”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菅义伟表示,日本与越南将尽快签署“防卫装备与技术的转移协定”,这一协定的签署将会使得两国在安全保障领域迈出重要的一步。

10月21日下午菅义伟在印尼首都举行记者会,他说:“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只有实现自由、向任何人开放、贯彻法治精神,才可以实现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但在南海,却出现了逆行的动向,我们对此深表忧虑。日本反对任何可能导致南海紧张局势的行为。希望南海关系各国,不要使用威力,而是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来和平解决纠纷。”

指责中国改变现状是过去几年美日等国的共同基调,不少声音认为菅义伟在越南和印尼的话透露出,他此次出访的最大目的,是为了牵制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为日本寻找到“海上生命线”的共同保护力量。

+2

新首相的对华政策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以上担忧不无道理。但在观察人士看来,菅义伟此访的目的并不能用针对中国来概括。

熟悉的地点

此行虽是菅义伟的首访,但美国大选叠加新冠疫情限制了菅义伟的出访地选择空间。

菅义伟此访更大意义上是新冠疫情防控初现成效后,日本外交恢复常态的体现,这和中国外交官近来接连访问欧洲东南亚各国如出一辙。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受损的经济尽快恢复,日本也不例外。恢复人员往来,尽快重启商业直航是需要解决的现实议程。

东盟和日本的经贸关系一直都较为紧密。多年来,日本一直在对东南亚进行大手笔投资。经济研究机构“惠誉解决方案”2019年6月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在东南亚投资支持的待定基建项目总价值继续位列东南亚外资之首,达3,670亿美元。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对东盟的出口额达11.58万亿日元(约合8,584亿港元),从东盟的进口达11.76万亿日元(约合8,718亿港元)。东盟已成为仅次于中国与美国的日本第三大贸易伙伴。

从这个视角看,菅义伟将访问的目的地选在东盟,是日本本国经济外交的现实需要。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第二次上台后首次出访目的地中也包括越南和印尼。

菅义伟外交政策并未超出安倍范畴。图为当地时间9月14日,菅义伟以绝对优势当选自民党总裁,安倍向其表示祝贺。(AP)

并不陌生的话题

此外,日本对南海、印太的关注,包括向南海相关国家提供防卫装备,也并非今天才有。

2016年,安倍提出“印度太平洋战略(strategy)”,到2018年11月日本政府一度将名称修改为“印度太平洋构想(vision)”。

2018年,日本向菲律宾海军提供了五架“多余”的TC-90飞机。2019年,日本又向菲律宾空军赠送了价值50亿菲律宾比索(约合7.98亿港元)的UH-1H直升机零件。2020年4月,据媒体报道,菲律宾将从日本采购一批总价值达5.5亿美元的现代化雷达系统。日菲双方已达成军售协议。协议内容包含三部J/FPS-3ME型雷达站和一部机动式J/NPS-P14ME型雷达站。这是日本首次向另一个亚洲国家大批量出售昂贵军事设备。

在菅义伟还未上台之前,今年8月日本与越南签署了一项价值366亿日元(约合27亿港元)的贷款协议,将向越南提供六艘巡逻船,以增强越南的海上执法能力。

在此背景下,菅义伟访问期间,日本越南称尽快签署防卫装备和技术的转让协定。这是过往日本政策的延续。

图为9月25日,身处联合国总部的菅义伟首度以日本首相身份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Reuters)

中日关系取决于利益的协调

中日都是亚洲大国,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并不比中国小。伴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东转移,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必然将东盟作为外交的重要方向。这和是否针对中国无关。

日本无意介入南海领土纷争,但日本是外向型经济体,南海马六甲一线是其非常重要的海上安全通道。这一现实决定了日本非常希望维持地区局势稳定。

日本对华有所防范,并试图平衡中国的超强存在,这是事实,但其行动的对抗色彩已经大大降低。中日关系走过了2012年钓鱼岛纷争前后的低谷,日本日趋偏向承认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对外政策不处处以对抗中国为前提,是重大进步。

现在,中日两国意识形态层面的竞争不是主轴,菅义伟20日在印尼的记者会上直言日本政府没有参与亚洲版“NATO”的计划,足以说明问题。

未来中日关系会受中美关系影响,但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两国在东亚能否处理好经济安全等层面的利益冲突。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

华文媒体舆论动辄将日本的动作解读为针对对抗中国,是以过往的思维看待现在的局面。一是没看到中美矛盾才是涉华最重要的问题,二是没看到日本试图在新局面中选择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