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鸣枪事件】解放军先声夺人 对印态度未曾变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1975年以来中印边境首次发生鸣枪事件。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9月8日凌晨发布声明说,“9月7日,印军非法越线进入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军在行动中悍然对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采取应对措施稳控现地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一改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与班公湖对峙中后发声明的态势,此次解放军先声夺人,在印度官方尚未发布官方消息时主动发声,消息一出引发各大媒体热议。

面对印度层层升级的危险动作,解放军先声夺人是否意味着中方将采取大动作?

在分析人士看来,解放军率先发布消息,是舆论策略,并不是北京对印度策略或者是立场的改变。印度通过率先发布消息等形式试图在边界冲突中塑造解放军扩张的形象。解放军目前的舆论策略,意在扳回一局,引领舆论,让各方看到印度的挑衅。

中印关系无需重置

中印频频发生边界冲突的背后,有新冠疫情(COVID-19)形势严峻、经济形势严峻之下,印度当局借冲突转移视线的考量;有迎合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考量;也有中印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印度认为逐步失去对中国的制衡能力,需要塑造中印关系新平衡的考量。

还有试探解放军最新布防虚实的考量,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9月3日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印度准备继续利用其武装力量来确保国家安全,同时仔细审查中国的军事改革和活动,以制定其未来的战略。据悉,2016年解放军西部战区组建后,允许中国在新疆、西藏建立统一的指挥结构,引起了印度方面的注意。

印度有所谋,印度有所动,并不代表中方就随印度的判断起舞。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8月25日、8月28日接受媒体采访。对于具体的边界冲突,他的看法是“从历史长河中看,这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双边关系历经考验,应该更加具有韧性,不受一时一事干扰。”“如果仅凭一时一事,就把数千年友好邻邦当成‘敌人’和‘威胁’,这是一个误判”。

对于中印关系,孙卫东说,“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事实没有变,互为合作伙伴的方向没有变,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没有变。我不认为中印关系存在‘重置’问题。双边关系要向前走,而不要后退或逆转。中印不要互相消耗,更不应互相对立,而应相向而行,推动双边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此前7月5日中国外长王毅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Kumar Doval)通电话时也强调,“实现发展振兴是中印两国第一要务,在这个大方向上中印有着长久的共同战略利益。双方应始终坚持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判断,高度重视当前两国关系面临的复杂局面,共同努力尽快加以克服和扭转。”

无论是孙卫东还是王毅都频频谈到了中印关系的大局,大局没有改变、中印关系不需要重置是中方的既定立场。在这一大前提下,应该做的是管控具体边界分歧。

解疑释惑是重点

中印关系是否真如印度所说失衡了?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中方并不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印度的威胁和障碍,更不认为中国崛起之后中印之间就不需要合作了,中国就可以离开印度单独行事了。

中方反复强调同印度合作、携手前进的诚意,并不认为中印关系到了需要分清楚谁占据主导地位,谁占据从属地位的地步。这本身就是对印度的重视,是对当前多极化国际格局的判断。

+1

印度的平衡思路背后仍然是丛林法则,是传统的势力均衡思路。反复挑起边界冲突,是在试探北京维护和平的诚意,试探中方可以承受的不稳定代价有多大,是印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印度现阶段当然清楚根本无力承受同中国打一仗的代价。

与其说印度在寻找中印关系的新平衡,不如说印度急需要确认发展起来的中国是否还有深度合作的诚意,中方发展起来后会否将优势转化为双边关系中的强力筹码,迫使印度放弃权益,而中方所说的多边主义到底是分化美国打压的外交辞令,还是真实的尊重其他各大经济体存在的主张。

中方的立场不会短时间内就取信于包括印度、欧盟、日本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解疑释惑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北京并不会因为印度的挑衅就改变对大局的判断。纷争是某个阶段难以改变的现实,度过这一阶段就会迎来全新的局面。在这过程中,安抚印度的不安情绪,展现理性的一面会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