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布立场性长文 欧洲眼中的印太战略有何不同?
8月31日,美国副国务卿比根(Stephen Biegun)在出席美印战略伙伴论坛时透露,美日澳印将在今秋于印度德里举行会谈,并暗示要在印太组建军事联盟,凸显了美国对印太地区的关注。
与此同时,欧洲方面也在关注印太地区。早在2019年5月,法国便刊布了《法国印太防务战略》报告;而就在今年9月2日,德国政府亦发布一份长达69页、有关印太地区的政策指导方针,名为《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Germany – Europe – Asia: shaping the 21st century together)。
德国外交部网站还发文,介绍这份指导方针出台的背景。
文中直言,德国之所以需要在印太地区制定战略,是因为“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国家,近几十年来,越南、中国和印度等国经济快速增长:该地区目前占全球GDP的近40%。随着亚洲的崛起,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争夺地区影响力的战略竞争也在加剧。印度-太平洋地区正在成为塑造21世纪国际秩序的关键”。
“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力量结构的转变也对德国产生了直接影响:欧洲和印太地区的经济通过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主要贸易路线途经印度洋、南海和太平洋。如果该地区的冲突对那里的安全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会对德国产生影响”。
因此,德国政府希望扩大与印太地区国家的合作。在内阁通过政策指导方针后,外交部长马斯(Heiko Maas)评论说:“我们在未来几十年的繁荣和地缘政治影响将取决于我们如何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合作。这比其他任何地方更能决定未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形态。我们希望帮助塑造这种秩序——使其建立在规则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强者的法律之上”。
此外,德国亦异常重视经济关系的扩展,文中提及,“通过与额外的印度-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使伙伴关系多样化来避免单方面依赖”。其他德国重视的议题还包括数字转型、连接和未来的有远见的技术,“这些问题对德国的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这还包括关于自由获取信息和防止错误信息的社会讨论”。
综上可见,在该份政策指导方针下,德国政府的目标不仅仅是推动欧洲的印太战略。因此,该战略采取了欧洲的政策方针,并为加强合作(也在欧盟合作)提供了出发点。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2018年向澳大利亚提出“巴黎-德里-堪培拉轴心”地区架构的概念,法国国防部在2019年5月发表了《法国印太防务战略》报吿,论述了印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法国的印太防务战略以及法国将采取的措施。
法国该份报告中直言,“法国海外13个部门、地区和社区中有7个分布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之间。这里有160万法国国民,在法国1,1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中占9个。同其欧洲伙伴一样,法国也同该地区保持着至关重要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其中包括连接21世纪最大的人口和经济团体的海上商业路线”。
报告亦总结,印度-太平洋地区是重大战略发展的地方,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构建了该地区的安全格局,它们迫使美国应对新的威胁和影响。在这种恶化的安全环境下,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被削弱,约束性质的国际承诺被撤销,分配给多边组织的资源被削减,这都对多边努力的可信性构成挑战。
是以,当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抛弃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印太战略”,引发各界对该概念的关注,各国都开始研制相关战略。然而各国对印太地区的前景都有各异的看法。
法德之余,印度已经多次将印太表述为一个地理概念,而非战略概念,更不会针对特定地缘而形成的“同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在2018年就将印太战略“降调”,改口称其为“印太构想”。2019年6月东盟(ASEAN)峰会通过的“东盟印太展望”称,东盟中心地位、包容性、互补性,以及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区域秩序等,是“东盟印太构想”的主要原则,东盟欢迎外部伙伴为区域和平、自由和繁荣做出贡献。
一个“印太战略”,各国背后的算盘不同,说明各方都想在格局变化中成为印太地区的重要一极。可以预计,未来的印太局势,不可能是美国一方主导,也不是简单的中美“争霸”,而将是不同方案不断拉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