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各国“解封”并不代表生活回复正常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陆续受控,欧美国家都开始准备逐步解除各种社会疏离(social distancing)措施,重新为经济注入活力。然而,“解封”之后,人们的生活能否真的“回复正常”却是一个大疑问。

丹麦、挪威、奥地利、捷克、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一连串国家已开始或准备开始“解封”。丹麦先于4月15日让12岁以下的学童重返小学或幼稚园;奥地利则于4月14日先让部份小型商舗重开;德国亦将于5月4日让学生陆续回到校园;意大利亦于4月14日重开了重开书店、洗衣店、文具店等;而美国多个州份也开始呼应特朗普的解封计划三步曲,逐步让店舖重新营业。

在4月13日重新让大概30万名建造业和制造业工人复工的西班牙,其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在4月18日亦宣布将于4月27日开始准许未成年人外出。

作为欧洲确诊人数最高的国家,西班牙的复工情况尚算让人鼓舞,局部复工一周后并未见到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的比例有回升趋势,依然每日维持在两、三个百分点左右的较低水平。

可是,这离“生活回复正常”仍然非常遥远。

丹麦学童重回学校上课。(路透社)

有抗体不代表能免疫?

在新冠肺炎尚未有明确有效、且可大规模应用的治疗之术时,外界一直寄望于抗体检测,甚至是疫苗的发展,让抗体检测呈阳性(或得到疫苗注射)的人可拿着所谓的“免疫通行证”(immunity passport)回复正常生活。

这种想像有一个假设,即“一个人的抗体检测阳性结果,代表该人士已能对新冠肺炎免疫”。然而,现实情况却未必是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家克尔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4月17日就特别警告各国不要以为抗体检测是万无一失的免疫标记:“抗体检测将能量度抗体存在的程度,可是这并不代表有抗体的人就能免疫。”

同时,要证明有抗体的人,或者有受过疫苗注射的人,到底能否对新冠病毒免疫,也并非易事——毕竟,我们在道德上不能轻易地主动让这些有抗体的人去感染病毒,再看看其抗体会否让他们免疫。

与常见的病毒测试(核酸测试)不同,抗体测试可测出受测者曾否染上病毒,其体内不必正有病毒存在。(路透社)

抗体测试“特异度”的严重风险

即使有抗体的人都能免疫,抗体测试的特异度(specificity)也将带来严重风险。

所谓的“特异度”是指实际为阴性的样本中被测试为阴性的比例,亦即是测试能够避免多少假阳性结果的能力。例如,如果一项测试的特异度高达99%——一些由中国生产的新冠病炎抗体测试正以这个水平的特异度在美国使用——在100个没有抗体的人中,它只会量度出1个阳性结果。

可是,在一个受新冠病毒感染比率极低的人口中,99%的特异度却可以造成极大的错误。例如在一个1,000万人的城市中,假设当中有1%人感染过新冠病毒而实际上拥有抗体。当我们为这1,000万人进行有99%特异度的抗体测试,当中将有20万人呈现阳性结果(这里假设测试可完全避免假阴性结果),其中10万人是真阳性样本,另外10万人却是假阳性样本。

如果这个城市的政府以抗体测试的结果去派发“免疫通行证”的话,这个通行证的出错比率将高达50%。即是说,有一半我们准许“回复正常生活”的人其实并没有对新冠病毒免疫,这实在无异于将他们推出家门“送死”。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沙滩重开。(路透社)

说到底,抗体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宏观层面上的病毒研究,诸如病毒在某城市中的感染比例等,根本不应用于决定哪些个人能够在疫情中回复正常生活。

当然,即使抗体测试未能帮助我们加快回复正常生活,人们仍可以期望疫苗的发展。

疫苗发展困难重重

虽然牛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本年9月即可生产出至少100万剂新冠病毒疫苗,可是我们也不能对此过度乐观。

首先,牛津大学的疫苗下周才开始正式在人体上进行实验,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也未可知——虽然相关研究员表示他们对疫苗有80%信心。

其次,当下的全球新冠疫情也对疫苗的开发带来极大挑战。其一,即使某种疫苗有效,它并不能带有任何罕见的副作用。由于新冠病毒疫苗的本意几乎是要为全球绝大部份人口免疫,只要当中有万分之一的人会产生副作用,其影响的人口也将以数十万计。

其二,在新冠疫情逐渐受控或全球各国仍在实施社会疏离措施的情况下,要测试疫苗是否有效将成为一大难题——这并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实验环境,让研究者可较容易量度受疫苗注射者与受安慰剂注射者之间的差异。

更严重的是,新冠病毒未必没有可能发展成像流行性感冒一般的冠状病毒,品种年年变异,导致我们有了疫苗也不可以之为一劳永逸。

伦敦市国学院教授、世卫特使纳巴罗(David Nabarro)就表示:“我们不是对所有病毒都能够发展出安全又有效的疫苗。对于一些病毒而言,疫苗发展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可见的将来,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新冠病毒无时无刻的威胁下继续生活。”

目前,各国政府的打算似乎仍是疫情将会在最多数个月内过去,而人们的生活很快就可以回复正常。虽然在目前的形势下保持乐观心态并非坏事,不过普通百姓与政府也应该做好准备,去应付“解封后生活长远不能回复正常”的可能:人们要继续避免社交接触、要在公众场所戴上口罩、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公众聚集与各行各业要逐渐虚拟化和遥距化、食肆可能要作出防疫的新整修、政府要专注保持医疗用品的生产与供应、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强病毒测试和追踪管控能力等等。这一些“不正常”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无可避免地逐渐变为一种新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