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幕僚揭底】对华贸易鹰派的政治生命力

撰文: 黄治金
出版:更新:

2020年1月中旬,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收割贸易战阶段性成果,以稳固自己的票仓。1月下旬参议院对特朗普弹劾案的审判,又凸显了他在国内面临的政治羁绊。两拨风波过后,特朗普将把工作重心放在连任竞选。

中美在2020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看重的成果,但这绝非他身边的鹰派幕僚此前所期待的结果。尤其对于鹰派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来说,这种协议起初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位参加过谈判的鹰派幕僚出来表态,和特朗普唱反调。在特朗普个人政治利益面前,这些鹰派并没有外界所强调的那样不可妥协。

在白宫过去三年当中的三次权力清洗过程中,特朗普贸易团队变动不大。虽然经贸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但和国安鹰派不同,贸易鹰派的立场是为了配合特朗普,彰显美国的“强大”,并以此通过“极限施压”和“出尔反尔”等手段套利,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他们最后能够站稳脚跟并有所作为,主要是因为和特朗普志趣相投,比如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纳瓦罗。

特朗普敬佩里根,自然也佩服效力过里根且和自己同岁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更何况莱特希泽又是里根时期对日贸易战的功臣。纳瓦罗是对华强硬派,曾撰写出版《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The Coming China Wars)和《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等书籍,对中国的批评态度获得特朗普青睐。特朗普重用他和重用博尔顿是一个思维,即强硬派能够谈判出完美得让反对党无可辩驳的贸易协议。

和国安团队幕僚不一样的是,经贸团队不存在大的人事洗牌,而只是内部权力话语分配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而已。

比如,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都曾先后主导对华贸易事务,但特朗普最后还是比较依赖莱特希泽。据说特朗普现在已经习惯了莱特希泽和纳瓦罗同时出现。对这个两人组合,就连80岁的罗斯也难以制衡。罗斯官阶比他俩高,但影响力不如他二人。当然,无论莱特希泽和纳瓦罗有什么样的个人理想或政治诉求,他们都需要把握好和特朗普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但和鹰派幕僚相比,特朗普家人地位在权力洗牌过程中并未被撼动,这是特朗普内阁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即便是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不得不搞好同库什纳夫妇的关系。蓬佩奥甚至多次和伊万卡同台出席特朗普的政治集会。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习特会和板门店特金会期间,白宫高级顾问伊万卡(Ivanka Trump)高调表现,基本上扮演了一名外交官的角色,风头甚至盖过蓬佩奥。这说明连任竞选的特朗普也没有放弃利用家人稀释鹰派立场之手法。

2018年3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出席特朗普钢铝关税声明签署仪式。(VCG)

虽然纳瓦罗等鹰派幕僚就对华贸易战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和数据支持,但库什纳(Jared Kushner)夫妇作为生意人,就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向特朗普提供另一种视角。而且,库什纳夫妇是以特朗普个人及家族利益优先,它的对立面,是鹰派幕僚自私自利不顾特朗普及其家族威望的极端路线。所以,随着博尔顿(John Bolton)等鹰派的离开,库什纳夫妇等温和派或务实派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在促成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当然,特朗普不可能长期被鹰派或国内极端右翼裹挟。在和中国的贸易战进行到一定阶段,他还是启用了库什纳。莱特希泽等人也应该明白,如今的中国绝非昔日他击败的日本。美国已经无法推行霸权主张,单方面对中国发号施令,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

特朗普幕僚揭底:用人风格定型

特朗普为了体面地应对“通俄门”调查、性丑闻指控、选举违规、贸易战以及弹劾调查等一系列内外挑战,佯装强大,任由阁僚权斗,甚至利用这种权斗转移外界视线或转嫁内外矛盾。他自己也承认,幕僚之间意见不同、相互争斗,最后还是他说了算。

阁僚职位频繁变动,有损联邦政府机构的有效运作,只能靠美国民主体制勉强支撑。经历三年各种调查和丑闻指控的折磨,包括持续两年的贸易战,特朗普学会如何与民主党人周旋,如何管理或利用好身边的人。他将多个部门交由代理负责,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幕僚团队是特朗普总统权力的一种延伸,不如说是特朗普掌控国安及外交大权的工具。

对于这种工具的使用,特朗普已经有一套模式。他允许内部权斗,允许有人唱黑脸,以便在事发后为自己背黑锅,自己则是永远的赢家或聪明人。比如在之前的朝鲜核危机和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中,特朗普就要求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出面,发表强硬讲话,但同时又不允许彭斯主导这方面的外交事务。

一些投机幕僚也不得不谨小慎微,看特朗普脸色行事,这反过来又会让特朗普更加自我,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觉。当这种利用关系弱化,彼此信任赤字加大时,特朗普就会开除幕僚,而且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利益和脸面。这也是许多共和党人不愿为他效力的原因之一。所以,特朗普只能在内部找人提拔,比如新的国安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 就来自蓬佩奥的国务院。

当然,无论特朗普如何用人,如何频繁权力洗牌,至今没有发起新的军事战争,实属不易。这与特朗普对个人利益的评估及力求内部权力平衡是分不开的。为了给选民留下“我在认真办事”的主观印象,今后特朗普还会乐此不彼地洗牌幕僚。尤其在民主党人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中,多个部门人事都有可能受到牵连。但无论如何,要想担任特朗普的幕僚,就要适应和接受他的执政风格和道德标准,并屈从于他的个人好恶,同时又要做好重蹈过往幕僚覆辙的心理准备。这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