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提旧词 中日关系是北京突围关键

撰文: 徐秋梦
出版:更新:

11月27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十六轮谈判在首尔举行,为期三天。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1月14日表示,中日韩三方已就推动谈判全面提速达成共识。这一谈判的推动不仅有利于近端时间日韩贸易纠纷的缓和,更再次显示出了中日关系不断“进化”的趋势。

中日两国是东亚的巨头,但由于历史问题、领土纠纷以及大国博弈的原因,相处并不融洽,长时间保持“政冷经热”状态。但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8年访华之后,中日关系出现了表现。11月25日,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东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该会议。他说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两国拥有越来越多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他还强调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要加强民间交流。

用“一衣带水”形容中日关系的表述并非是习近平首次提出的。中国第一次用这四个字要追溯到1972年9月29日,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中日联合声明》之上。在这份声明中,中国首次用“一衣带水”定性了两个关系,意味着中日之间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要知道,这份声明标志着中日关系正常化,其意义非同一般,可以说是中日关系开启的一大里程标志。如今,习近平再次用“一衣带水”形容两个关系,其意似乎与1972年中日宣布关系正常化之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目前国际形势而言,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彼此经济互补性很强,两国关系改善对中国的益处不必多提,更重要的是,中日关系的改善更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容不得北京错失机遇。

二战过后,日本战败,在美军占据时代由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元帅监督完成政制改革,并被迫依附于美国的东亚地缘秩序下,充当美国与印太两洋的海上生命线的“护卫”,它也因此成为了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在此后数十年里,日本凭借自身工业基础、充足低廉而勤勉的劳动力、政府和财阀的干预性经济政策和西方世界的资金与市场,迅速恢复了日本在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但其政体却依旧受限,尤其体现在国防和外交领域。

2019年11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右)在东京会见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左)。(AP)

令中国感到幸运的是,日本依存于美国该地缘队列下的情况并没有过多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建国前30年跟日本接触有限的局面,抑或是随后改革开放期间日本资金、技术、人才对中国的重要积极作用,乃至近十数年来愈发紧密的经济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因历史和主权纠纷一直有未解且难解的问题,但这并未影响到两国发展双边关系。

然而,过去数十年逐渐向好的情况,是有可能在未来十数年内生变的。今日之日本仍未脱离美国地缘秩序,此前数十年中国国力不足,在美国看来并非值得遏制的对象。而在过去十数年间,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和外交政纲正发生负面变化,未来十数年可能会进一步转恶。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更有可能动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遏制中国,包括国际舆论、科技封锁、香港问题、台海关系、南海主权纠纷等,而日本自然也会是美国试图动员的对象。

这等国际形势的变化,意味着日本在美日同盟中所需承担的代价,正愈发超过日本所能享受到的福利,如何避免日本被当做美国遏制中国的“打手”,避免日本因此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这将是日本外交未来十数年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右翼群体一直在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建成“正常国家”的夙愿。而在日本迈向“国家正常化”的进程中,除了来自国内的民意阻力,以及来自亚洲周边国家基于历史顾虑的阻力以外,更重要的便是来自于美国的阻力。要知道,日本“国家正常化”的重要一条就是国防外交全部独立,何谓:“独立”?便是脱离美国设立的东亚地缘秩序。

因此,一方面是在中美综合国力对比此消彼长,且东亚地区感受尤甚的情况下,重新思索自身处于中美之间的角色;另一方面是自身完成国家正常化的夙愿。基于此两点,日本都大有调整自身外交政策的需求——而这对中国实为不可错失的时代机遇。

适才所提及的中美博弈维度,对日本而言都可算是不可忽视的外交课题,对中国而言就更是将决定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的关键。在此情况下,如何构筑下一阶段的中日关系、中韩关系、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等等,都是北京关乎国运的挑战。

既然如此,为了给国内未竟的发展使命提供稳固的外部环境,中国必须有舍有取。举例而言,既然中日大可共同改造二战后的东亚地缘秩序,巩固已然回暖的中日关系,那么在这过程中,中国能否让中日两国通过合作共同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政经融合的双列火车头?可否暂时搁置与日本在主权领域的争端?可否在日本展现出正视历史之诚意的前提下,不反对乃至支持日本推动“国家正常化”的改革?这些都是值得思索,且愈发急迫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