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2020来临之前发生的三件国际大事

撰文: 吴迪
出版:更新:

恍然间,21世纪已然走过五分之一。放眼过去数年,国际政坛风起云涌,欧陆内部的变迁、英欧关系的坎坷、美国政治的大变、中东时局的纷扰、亚洲地缘的转移、非洲经济的蠢动,乃至中国角色的改变,都隐约昭示着大争之世的到来,未来10年的国际政坛,只会见证比过去10年更多的变革。

放眼短期前景,美国总统弹劾消息纷乱,英国脱欧终章未有定论,中美之间更是在香港、贸易、5G、台海等多领域频繁发生摩擦,随着《人民日报》11月18日将习近平访问巴西的金砖之旅称作“今年出访的收官之作”,而特朗普亦不可能于年内访华,原本于年内举办中美峰会的期望作罢,人们也都将目光望向了明年。

可是,就在今年乃至2010年代终结之前,国际政坛在这最后一个月内还有一些未了之事。未来5周内将会发生的众多事情中,影响最广最大(尤其是对亚洲而言)的事情包括:美朝核谈判,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以及中日韩领导人峰会。

英国大选将于12月12日举行,各界普遍预料保守党将大胜,图为现任首相、保守党党魁约翰逊(Boris Johnson)11月27日在康和郡一间苹果酒厂为大选拉票。相较之下国际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Getty)

首当其冲的便是朝核问题。可以说,朝鲜半岛定然会于今年12月期间因美朝谈判进展有限而火药味再起。

2016年至2017年间,朝鲜先后数次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并于2017年9月和11月成功试射攻击范围可抵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美朝核谈判自此迅速转入快车道。过去两年间在新加坡、越南河内及朝韩交界板门店的三场历史性美朝会晤,令两国关系乃至东北亚安全局势迎来了根本性转折和难得的解决契机。然而,纵使特朗普展现出和谈诚意,纵使朝方做好了对话准备,具体谈判却依旧卡在“朝鲜单方面弃核,再谈制裁”或“朝鲜逐步弃核,美方逐步放开经济制裁”两种方案之间。

今年4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将“今年年底”设为美朝谈判的最后期限。随着“最终期限”临近,朝鲜方面也显得愈发不耐烦。朝鲜首席核谈判代表金明吉于11月14日公开表示朝鲜方面拒绝了美方在12月举行会谈的提议,原因是美国此建议“居心不良”,只是为了让朝鲜受到安抚,以轻松度过朝鲜给美国设定的最后期限,“我们不愿意进行这样的谈判”。

据韩国《朝鲜日报》11月26日报道,金正恩近期前往白翎岛附近海岸炮部队,下令进行相当于“正面违反9.19韩朝军事协议”的炮击;

11月20日,美国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比根(Stephen Biegun)对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表示,朝鲜要求美国年底前在核谈判中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我可以想像,我们可能看到本轮外交进程开始前更具挑衅性的行动或将部分回归”。

朝鲜官媒《朝中社》28日报道,朝鲜当日向东海岸海域发射2枚短程导弹,目的是为检查该武器的战斗应用,证明该国“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及牢固的可靠性”。《韩联社》在29日的报道中分析,认为朝军的超大型火箭炮已进入最终验证性能阶段。

从朝鲜方面过去数月来再三喊话的口吻可以看出,美国方面虽然有特朗普希望取得“重大外交成绩”这个积极因素,但囿于国内和国际政治现实,美国却无法给出朝鲜想要的放松制裁条件,而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和前国安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等人在此前与朝鲜方面交涉的过程中也未秉持与特朗普一样的诚意。

目前看来,美朝之间的这种窘境无法在12月期间改变,而受困于国内弹劾案、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以及中美谈判的特朗普本人,也无法腾挪出足够精力处理美朝问题。因此,朝核问题势必将在12月成为新的国际政治爆点,比根悲观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

朝鲜《朝中社》28日报道,朝鲜当日向东海岸海域发射2枚短程导弹,目的是为检查该武器的战斗应用,证明该国“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及牢固的可靠性”。《韩联社》在29日的报道中分析,认为朝军的超大型火箭炮已进入最终验证性能阶段。10月31日,朝鲜亦从平安南道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2枚疑似为超大型火箭炮的飞行器。(Gett

这也就牵涉到12月的第二件大事,中美贸易谈判。如果说朝核问题“必然”于12月再临爆点,那么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则将会“大概率”于12月签署。

11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正处于“最后关头”,这比几天前他关于“中国没有加快脚步”的言论更为积极。

同日,刘鹤与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这两位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的牵头人进行了10月中美谈判以来的第三次正式通话,与上一次(11月16日)通话不同的是,中方在通话之后的声明中称双方“就解决好相关问题取得共识,同意就第一阶段协议磋商的剩余事项保持沟通”。

双方通话的消息公开后,白宫顾问康威(Kellyanne Conway)11月26日表示,美中两国已经非常接近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她还表示,之所以分步骤地达成协议,是因为这是一项规模巨大、具有历史意义的贸易协议。

美国联邦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亦于同日表示,他相信和中国的第一阶段协议可能在年底前达成,并透露中国方面已经邀请莱特希泽和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访华,二人亦表示“若有达成真正协议的预期,将愿意前往”。

据路透社随后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财政部对此虽然未给明确答复,但一位“熟知谈判进程”的消息人士表示,美国官员或于感恩节假期后访问北京,也即最快于12月2日这一周。

本网11月21日“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预估12月或1月签署 中美力求排场与实利兼顾”一文分析,纵使中美谈判进程中有一些未能敲定之事,诸如关税降幅,农产品采购量,乃至第一阶段协议要写入多少国企、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改革计划等等,但这些因素都不足以影响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且由中美贸易代表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将大概率因应美国和中国的市场期待需要,于12月圣诞节新年假期之前,又或是1月中国新年假期之前签署——根据过去一周的消息分析,12月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近期的这类积极消息,更是因为中美政府都需要藉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来达到自己的表面诉求和实质诉求。白宫的表面诉求是削减贸易赤字,实质诉求是特朗普的个人形象以及2020总统大选;中南海的表面诉求是两国撤回已加征关税,实质诉求是借着不断的协议、不断的接触,维系中美关系的稳定。而两国市场同时也都需要在过节前获得一些信心。

至于12月份即将发生的第三件事,则是圣诞节前后在中国成都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峰会。

中日韩领导人峰会至今已举行7次,最早于2008年在日本福冈太宰府市举行,由日本首相、中国总理和韩国总统出席,对东亚三国的政经合作及地区性问题有着重要的定鼎作用。然而11年来,该领导人会晤机制先后受到中日钓鱼岛事件(日方称尖阁列岛)、中韩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事件及朴槿惠受弹劾下台等事件所影响,中断数次。今年又因陷入低谷一年有余的日韩关系而面临变局。

2018年10月30日,韩国最高法院判决日本须为日据朝鲜半岛期间的强征劳工做出赔偿,并因此向新日铁住金、三菱重工等日企求偿,同时,韩国诉讼律师团亦向法院申请扣押冻结这些企业在韩资产。此事是引发此轮日韩矛盾的开端。而在2018年12月20日 ,日本海上自卫队第4航空群所属的P-1海上巡逻机在能登半岛附近的日本专属经济区空域巡航时,于数分钟内被韩国海军驱逐舰雷达多次瞄准,令日韩关系继续滑落低谷。事态持续发酵,乃至两国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限制。

今年6月底,安倍首相曾与赶来大阪出席G20峰会的文在寅总统有过举行会谈的机会,然而二人碍于国内的反对声浪,仅短短握手十余秒。(Getty)

持续爆发的双边分歧,令诸如中日韩自贸区等三国合作规划屡屡受阻。国际政经版图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各主要经济体之间能否“抱团取暖”,对接各产业,令市场、资金、技术、人员等各资源被更高效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动能,改善生活条件,这些都愈发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日韩冲突也直接影响到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布局。美国一直倡议的美日韩军事联盟本就因日韩历史纠葛而受阻,而今日韩之间借由美国而构筑的情报分享渠道也受到严重损害。为此美国过去数月持续试图调停两国关系,却迟迟无果。

在此情况下,日韩领袖能否在成都缓和关系,便令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额外受关注。值得期许的是,两国于11月22日“有条件延长”了《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为对话开启了可能,而自中国外长王毅于11月25日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安倍见面,随后安倍确认将访华并出席12月的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后,韩国外交部也于12月28日确认了王毅将于12月4日至5日访韩的行程,预估将与文在寅总统确定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安排。

因此,一者为朝鲜半岛危机再起的前景,一者为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之签署,一者为日韩两国关系缓和之前景,对关注国际政治前景之人士而言,此三者应是世界迈入2020年之前,额外值得留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