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再会莫迪 习近平极力避免中印矛盾升级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11月13日至14日在巴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会议间隙举行了会晤。这是习近平10月前往印度同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之后,两国领导人再次会晤。
习近平说,“2020年即将到来,希望中印关系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我欢迎你明年到中国再次会晤”。莫迪表示,“我期待同你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妥善管控分歧,引领两国关系取得更多成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前不久的东盟峰会上,印度宣布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原定11月13日起在印度德里举行的第8届印中商业论坛,因中方与会者没有得到印度的签证而宣告推迟;《印度斯坦时报》11月1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近期至少有5个中国代表团因签证问题无法如期到访印度——在一连串的中印关系不利消息中,习近平同莫迪的会晤仍然能够保持如此友好的氛围,十分难得。
而这并不是中印领导人第一次克服重重困难握手言和。一个多月前的10月11日,莫迪在印度金奈为习近平准备盛大的欢迎礼,会晤没有受到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权的干扰,也没有受到同期正在举行的边境军演的影响。
从2018年第一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到2019年第二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中印领导人都迫切希望改变两国动辄对立的状况,以真正的大国视野重新面对彼此。
毕竟,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世界经济秩序正在调整。中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印度GDP超过了2.597万亿美元,超过法国的2.58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印度人信心满满,他们的口号是2030年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2035年成为全球第一。 大胆想象一下,未来中美日印欧俄关系会是什么样的合纵连横局面,中国期待什么样的中印关系?
可以确定的是多极化世界,任何两方关系的过分靠近或者疏离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如果中印两国的关系出现问题,受到影响的将是世界前五力量之间的重新排列组合。
在对美博弈中,印度可以不是中国的朋友,但绝对不能发展成为中国的敌人。当习近平多次谈到“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中印在维护全球稳定和推动发展方面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这实际上是从全球大国的视角看待印度的。这是中国对印度大国地位的认可。
对印度而言,在美国多番拉拢印度加入印太战略的情况下,莫迪一直保持中立。但如果不管控同北京的边界争端,就会营造一种联合美国应对中国的实际战略效果。
莫迪主导下的印度要做的是有声有色的大国,这个大国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印度的发展,而不是跟随美国或者是对抗中国。同为新兴国家,印度迫切需要的国际权益还未被满足,这不是因为中国,而是因为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此,在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国际权力上,中印有着共同的利益。印度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大国之后,没有理由为自己树敌,也没有必要继续纠缠同中国的纠纷。中印之间合作的考量已经压倒了斗争的需要。
中印领导人重新调整两国关系的位置是全球格局发生变化的产物。一言以蔽之,世界变了,中国和印度都变了,所以中印关系必须改变。
这不是因为中印之间的领土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不是因为中印在南亚的战略性竞争不复存在了,更不是中印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得到了弥合,这些中印之间的具体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在未来有可能持续发酵。唯一不同的是,中印看待彼此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时代变了,所以中印之间的矛盾在中印关系当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发生了改变。
一边是此起彼伏的矛盾,一边是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性友好宣示,这就是当今中印关系的现状。这对政治引领的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规划下已经开始踏上新的征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这一转变不可避免会遇到重重阻力。
伴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民族自尊和自信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存在。如何引领双边关系持续保持理性的发展,对习近平和莫迪都是挑战。
尤其对莫迪来说,压力更大。印度国内的对华强硬声浪更高,无论是退出RCEP还是边界军演,抑或是取消中印工商论坛,都是印度单方面的举动。中国能够持续对印度报以友好,足以说明中国领导人的战略定力和远见。中国正在以极大的耐心避免印度成为第二个麻烦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