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贸易协议能否成为中美“小协议”蓝本?
“这协议对我们的农夫来说简直是游戏规则的巨变!”“在未来几个月,我们会继续谈判以在余下的领域中达成最终非常全面的协议。我们正在为一些很大很大的事情努力。”特朗普周一(10月7日)在日美贸易协议的签署仪式上如是说。适逢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于周四、五(10月10日、11日)一连两日访美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同一番话会否出现在中美贸易的“小协议”上?
中美贸易谈判正要进入第13轮,外界早已放弃对中美贸易全面停战的遐想,退一步展望中美暂时停止关税战升级,达成一个“小协议”,让双方都能缓一缓。
不过,美方表态依然是一如以往的含糊不清。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周一指美方对“短期”或“长期”的协议都“持开放态度”;然而,同一天,特朗普却说“我比较想要大协议”,而被问及谈判进展的可能时,他更说“我想,也许吧。谁知道?不过我觉得不太可能”。
由于日美贸易协议的核心,只是“放宽美国农产品进口”换取“美国不增加汽车关税”,与中美小协议的背后逻辑甚为相似,因此日美协议很可能会是中美协议的蓝本。
↓↓↓更多日美关系的相片,请点击放大观看:
日美协议“急就章”
其实,这一份日美贸易协议,看起来就是一个“急就章”达成结果的协议。首先,日方对美方的放宽,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食品之上,例如芝士、牛肉、猪肉等美国商品都会获得循序渐进的关税减免,而且这些待遇与美国退出前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相同。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协议的重点,在于为TPP落实后的美国农民恢复原来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不过,这一些细节之上,美国农民其实并没有得到原来TPP将带来的利益。例如牛油、米、大麦等都没有得到与原来TPP同等的待遇,相信是源于日本农业界的反对,以及各种配额制度的复杂性因而未及处理。
在美方对日方的放宽上,则全是小恩小惠,例如对总值4,000万美元的日本农产品,以及诸如单车、乐器及一些机械工具提供关税减免(后者或有助安培晋三维系部份乡镇区域的支持)。而在日本最为关心的汽车关税上,美方则维持原有的2.5%(相较之下,日本现无对美国汽车征收关税)。
唯一看起来较为完整的协议内容,只在电子贸易一个项目之上。日美双方同意禁止向虚拟电子产品征收关税,达成无障碍跨境数据流通的安排,又禁止数据在地化的要求。如此种种,与《美墨加协议》(USMCA)的相关内容极具相似,被外界认为是在TPP之上的唯一进步。
中美之间的小协议,会否走上这一条日美协议之路?
中美与日美的不可比性
在贸易之上,中美与日美确实甚为相似:双方都有对美巨额顺差;双方都被美国批评为不开放市场,而且其不开放的模式也惯常是非直接的——例如美国就一直批评日本虽无汽车关税,却靠环保、安全等规管让美国汽车难以打入日本市场。
然而,在特朗普的“美国第一”(America First)旗帜之下,中美与日美关系终究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基本上是被看成意识形态层面落在各个实务范畴之上的对抗,后者则只是盟友之间的局部冲突。
远的不说,美方在周一就低调的将包括海康威视在内的28家中国企业或机构加进其“实体清单”之上,禁止美国企业向它们提供科技产品。美方口中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涉及对穆斯林少数族群的高科技监控、随意拘禁、人权侵犯等等,不过观乎美方官员同时透过《金融时报》向外发放拟向华为的5G技术对手,如诺基亚等,提供贷款支持它们的竞争,就可知道美方的用心。
在公布新实体清单之时,美方强调此与中美贸易谈判无关。此话其实无错,因为中美双方在贸易之外的可能冲突点甚多,即使贸易争端能得以缓解,其他对抗也陆续有来。
虽然在此等局面之下,中方依然愿意释出善意,向美国大手购买农产品——根据美国商务局统计,中国在8月已向美国购入价值15亿美元的农产品,为2018年1月以来最多;而单在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中方亦已购入超过150万吨的美国大豆——不过美国坚持在贸易范畴以外,或以贸易理由以外的理由,继续进行对抗性的政策,也对小协议之达成构成威胁。
说到底,在此等中美关系格局之下,能像日美协议般谈成一个小协议,而双方也继续试图在谈判桌上解决部份问题,已经是最理想的出路。一个急就章达成的小协议,虽然无解贸易矛盾,但至少会带来一个难得的正面讯息,让精神紧绷的市场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