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变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全球化渐成地区化?
根据美国政府周五(8月2日)公布的数据,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已变成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排在墨西哥与加拿大之后。同时,东盟整体的对华贸易额也超越了美国。
这种趋势,固然有其贸易战因素,不过却是全球化渐变地区化的一环。
中美贸易战中的越南角色
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减少12%,而美国对华出口则减少19%。可见,在双方的关税战之下,厂商都逐渐调整自身的供应链。如果情况持续,双方贸易的减少只会越来越加明显。
台面上的数据,其实暂时并未反映中国对美出口的减少。以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越南对美出口就突然的增加了33%。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由于越南同期的中国进口货额亦有大幅提升,其中不少实是中国经越南作少量加工、组装,然后挂上“越南制造”以避开美国关税的出口货物。
由于越南本身就对美国有大量出口,美国海关短期内也难以检查。然而,长远而言,此等漏洞将会被堵塞。因此,不少厂商都表示将“多元化”其供应链。这种“多元化”,其实加速了全球化逐渐变成地区化这个早已有之的趋势而已。
全球化减速 早已有之
虽然全球贸易额继续有所增长,不过其增长已逐渐减慢,由2017年的5.1%,下跌至本年预计的2.1%。同时,《经济学人》早前观察对外直接投资、跨境银行贷款等12个全球化指标,也发现其中8个,在2007至2018年之间也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全球化的趋势其实早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前,陆续有所缓减。
个中原因极多,而不同产业也有不同趋向。其中一大因素是跨境服务贸易的崛起。根据2017年数据,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为17.3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总额已达5.1万亿美元。过去十年,后者的增长速度比前者快60%。同时,根据顾问机构麦肯锡的估算,贸易中商品的价值其实本来也有三分之一来自服务,因此以上数据更有可能被低估。而服务贸易由于时区上或地缘上有接近客户的优势,使得全球化逐渐趋向地区化。
另外,各地商品偏好上的差异也加速了地区化的趋势。其中一个例子就在汽车业。由于近年油价下跌,美国消费者愈加喜爱小货车及运动型多功能汽车,因此福特汽车就逐渐结束其在美国的小轿车生产,而通用汽车却离开欧洲市场,转而巩固其美国营运。
而网购崛起、货品日内送达的需求,以及产品偏好的多元化,也使过去集中一地生产大量货品,再销往全球的经营模式逐渐变得不合时宜。未来诸如3D打印等一器多用的工业生产技术愈加成熟,也只会加速这种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地域距离的趋势。
贸易战只是一段插曲
特朗普上台以来所掀起的贸易战,只是加速了这个全球化渐变为地区化的过程而已。
在过去,商家只因成本考虑,而将供应链不断拉长、细分,上下游供货商的分层越分越多,如果供应链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厂商连问题出在哪里也未必了解。例如,2011年日本遭遇海啸,某全球半导体厂商希望了解其供应链可能会遇上的风险,最后要100位行政人员,花上超过一年时间,才能把整个供应链的各层环节搞清楚。
贸易战,只为这种对供应链的担心,加上了政治因素。全球性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Baker & McKenzie)四月期间访问了600家亚洲区的跨国企业,其中接近一半表示正考虑供应链的重大变革。由此可见此趋势之烈。
特朗普的贸易战,看起来似乎是大刀阔斧破坏全球化之举,然而事实上这只是原有地区化趋势的一段插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