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需对两国“新常态”保持平常心

撰文: 郑瑞
出版:更新:

特朗普与习近平在日本大阪G20峰会上为中美贸易战打上休止符。作为国际政治的旁观者,面对中美关系的新常态,更应秉持一颗“平常心”。

特朗普与习近平在日本大阪G20峰会上会晤了,正如去年两人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样,为中美贸易战打上休止符。

一般认为去年的情况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今年一定要说的话则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中方再次强调“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双方的分歧终归要通过平等对话磋商找到双方都接受的解决办法”,而特朗普对此赞同,美方将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美方愿同中方达成彼此都可接受的贸易协议,这将具有历史意义。

就连美国对华为的态度似乎也有所软化。虽然未将华为从“实体清单”上撤下,但特朗普表示:“美国公司可以将他们的设备卖给华为,当然我说的是不涉及重大国家紧急问题的设备。”而美方的要求,从文字上看,只有“希望中方能从美国增加进口”。而这一条,基本上是从中美贸易谈判开始,中方就同意的。

当然,今次特朗普和习近平又一次划下的休止符能坚持多长时间,几乎谁也不敢说。关于中美贸易战,道理很简单、过程很复杂、变量尤其多。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次元首的会晤,对于贸易战的未来有过高的期待,但见比不见强,见面互通有无绝对比猜忌强。

习特会让中美暂时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著博弈的停止。(路透社)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未来,一定要放在中美关系格局下看。

狭义上来说,中美关系今天就是处在老大与老二、守成国与崛起国的关系之中,这是两国的“新常态”关系,而广义上来说,中美关系也夹杂在大国关系、国际力量对比的结构性变化当中进入“新常态”,对美国而言,恐怕还停留在搞定日本打散苏联的“单极自恋“情结中,对于中国的飞速崛起、战略判断以及处世哲学都是缺乏思想准备的,要适应这个关系,并且找到中美关系“新常态”的因应之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当习近平第一次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时,就是正式以老二的身份向老大喊话。但这并不表示美国已经接受,更不表明美国政府已经找到了方法应对,只是表明美国开始了艰难的政策选择过程。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不论是“重返亚太”,还是贸易战,其实都能看到这一点。

这也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都会存在,即便“止战”,不表示真的就不会再战。这也是超级大国和最大新兴国家之间的关系“平常化”的外在表现。随着双方“势”变,中方已经更加超然的、用“平常心”去与美国对视,同时也“平常化”的与美国合作。作为国际政治的旁观者,更应秉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