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美国在执行机制上承认中国立场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上周六(4月13日),美国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透露,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接近结束。双方正努力通过谈判达成一份由七章组成的协议。他还特意提到,这份协议将得到双方的切实执行,如果美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它愿意接受惩罚。“我希望执行机制能双向进行。”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的文本磋商进入最后阶段。努钦强调“执行机制双向进行”、“美国愿意接受惩罚”,这相比于之前美国的立场来说,是一种重大变化,也是更贴近中国立场的说法。

美国:从单方面到双向

4月10日,努钦接受CNBC采访时,在有关执行机制问题上透露,双方基本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我们同意双方将会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来处理相关事务。”努钦的言下之意是华盛顿和北京都将设立办公室,这同样是双方面的。

有关“核查机制”的说法,首次出现在1月9日中美副部级谈判之后美方声明中,当时,美国的声明称,“双方还讨论了全面落实各项协议的必要性,对落实情况必须不断地核查和有效地执行。”

之后,包括BBC、《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媒称,中国落实承诺是美国关注的关键,未来协议包括“核查和执行机制”,如认为中国未遵守协议,美国则可重启关税惩罚措施。

4月10日,努钦接受CNBC采访时,在有关执行机制问题上透露,双方基本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路透社)

努钦在1月30日称贸易谈判中国同意需协议核查机制。“我们要确保达成协议之外,还要能实际执行……要做到这个细节是非常覆杂的,需要谈判。”

2月27日,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做听证会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强调,美中谈判达成的贸易协议,一定会包括强而有力的执法机制,不只是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未来美中协议的执法机制将包括与北京的定期磋商,并保留美国在评估中方没有履行承诺时采取关税措施的权利。磋商将按时间及层级分别进行,工作阶层每个月一次,副部长级每季度一次,部长级的磋商则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重大问题由双方贸易主谈人协商。

按照莱特希泽的说法,如果中国违反协议,那么华盛顿仍有权力对中国商品发起单边的惩罚关税。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3月28日也强调,美国想要安排定期的会晤以评估中国是否遵守了承诺,也希望能够对中国征收关税——而中国则不能发起反报覆威胁。

由此不难看出,从莱特希泽到库德洛等美方官员一直渲染的是该执行机制主要是约束中国的行为。如果中国违反协议,美国就有权“惩罚”中国。

中国相对克制

相比于美国方面不断释放有关“执行机制”的消息,北京则显得比较克制。

1月30日至31日,刘鹤访美,当时中方发布的通稿中称双方讨论了“贸易平衡、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实施机制以及中方关切问题”,“双方一致认为,建立有效的双向实施机制十分重要,有助于确保协商一致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双方已就实施机制的框架和基本要点达成了原则共识,将继续细化”。

图为刘鹤于2019年1月31日前往白宫与特朗普会面。(路透社)

北京强调的是“双向”实施机制,至于机制的详细细节,北京方面并没有解释太多。

在2019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回应“中国是否会接受美国的执行机制”时,也只是强调了“任何实施机制必须是双向的、公平的、平等的”。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2月27日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对美方要求表示,需要立法促成的变革要求,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过程”。

曾在2010年至2012年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中国清华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李稻葵3月23日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论坛”时对CNBC表示,华盛顿应当用平等的姿态同北京建立强制机制,这份约束力应当是针对双方而言的。“问题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美国要求建立协议强制机制,如何设计和谈判都应当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机制不能含有凌驾于一方人民或制度之上的意味。”

至于努钦4月10日提及的美中将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称:“至于磋商文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领域和环节的具体问题,我们注意到美方时不时会有一些评论,建议你向中国主管部门去了解。”陆慷回应的话外之音似乎是协议执行机制目前只是文本上一个具体的可能性问题,在磋商悬而未决之时,美方表态只是一面之词。

图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于4月1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问题。(中国外交部)

同样,4月11日,在中国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谈到中美贸易谈判的遗留问题时,证实了“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以后,双方牵头人已进行通话,讨论遗留的问题”,“遗留问题”是什么、是否包括“执行机制”,他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没有绝对优势的一方

执行机制留给美国宽阔的想象空间,美媒对构想中的执行细则翘首以待。《纽约时报》4月11日刊文称,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成败关键在此一举,是打赢了还是宣告投降,就看协议强制执行办究竟管辖何种范围的贸易领域及对北京的惩处办法是否强有力。

在努钦称美中将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之后,《华尔街日报》评价称“美中基本解决了贸易谈判中的一大障碍(hurdle)”。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关于两国所达成任何协议的执行过程一直是谈判的一个关键难点。

执行办公室制度给了美方可进可退的选择权。宽泛地看,退则是给谈判常规化、制度化一个外壳,对双边谈判无法一蹴而就、涵盖的问题,一个长远的回答,即以后我们还可以谈。在关键难题上照顾到了美国对华鹰派的强硬立场,因为办公室建在那里,进则一旦中国违反约定,双方可以谈、可以惩罚、可以撤。

执行办公室制度给了美方可进可退的选择权。图为美方谈判代表团。(路透社)

很显然,美国的要求比较“霸道”,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称,美方一直在寻求突破、期待固化权利,但中方对这个议题做出让步显得勉强。《金融时报》也提到,中国一直警惕在此处做出太多让步,担心这会危及自己的主权,并可能被北京的对美鹰派人士解读为过分让步。

因此,中国不断强调“双向实施机制”就是要终结一方要价、一方退让的局面。特朗普政府既想要维护自己谈判优势的同时还想要给外界一种“美国赢得漂亮”的印象,这不仅仅是让中国丢面子的做法,更是要北京完全处于对美国俯首称臣的地位。对此,中国恐怕难以说“同意”。如今,努钦终于提到“美国也很可能遭到惩罚”,说明美国想要约束北京的同时,北京也对美国竖起了警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