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日产】戈恩被捕成“元首级事件” 国家干预企业全面回潮?

撰文: 卓朋序
出版:更新:

东京湾畔的羽田空港,一架湾流商务机刚刚停定。迎接他的不是豪华礼车,而是东京警视厅的探员们。法国雷诺集团董事长,也是日产汽车社长的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只告知助理取消当晚预订的餐厅,便随警察而去,这一去便是两个月。

1月29日,正在埃及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于记者会上向安倍晋三表示抗议,要求日方改善其拘留环境,并尽快给予保释。日本官房长菅义伟则官式回应到:有关刑事案件搜查,经过严格司法审查,手续恰当。丝毫不愿理会法方抗议。

东京地方法院就戈恩一方提出检方拘留理由提示开庭审理,这次亦是戈恩自2018年11月被捕以来首次公开露面。(视觉中国)

戈恩成产业竞争祭品

事件上升至“元首级别”前,已在法国国内引发震荡。“违反金融投资法”,羁押三星期;时限一到,以“谎报薪酬”为由再羁押三星期;过后,还有“非法转嫁投资损失”的罪名,再关三星期。日本司法制度给予检方相当大权力,戈恩在上庭前恐怕难有“见天日”的机会。

除了人权疑虑,法国人更为愤怒的是暗藏于事件背后的政治考量。戈恩被捕后,日产汽车社长西川广人随即倒戈,在公司力陈戈恩“独裁专制”,甚至有消息指出日本警方收到的大量资料正出自西川广人之手。

戈恩被革职后社长西川广人兼任董事长,法国媒体形容这是一场“政变”。(视觉中国)

早前的董事会中,西川广人一派曾主张增加其在雷诺集团股权比例,稀释雷诺在日产汽车的影响力;而戈恩一方力阻决议,则是为了推动雷诺和日产的进一步“整合”,将日产汽车正式收编为雷诺的子公司,并将其研发和生产线迁往法国。对于同企业关系紧密的日本政府而言,自然要尽力阻止。

与此同时,戈恩的计划似乎也得到法国高层背书。作为雷诺的最大股东,法国政府也希望雷诺集团可“吃掉”日产,同美、德、日并肩成为汽车大国。尽管马克龙在戈恩被捕后尽量保持低调,称“雷诺-日产联盟仍维持平衡”,但不少消息指出:马克龙曾允诺戈恩,若能完成两大企业合并,将授予戈恩经济部长一职。

当两国政府乃至最高层官员介入后,今次事件恐怕很难以“司法途径”告终了。

戈恩接手日产后关闭工场解释大批员工,引发当年日产员工发起游行示威,但短暂的阵痛期确实为日产迎来重新的机会。(视觉中国)

主权国家“教训商人”

谈起戈恩案,不少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如今华为及孟晚舟的遭遇。当下爆发的华为危机,在西方国家看来尚且存在“国安疑虑”;在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背景下,政治力干预虽令不少国人感到愤怒,却也是意料之中。

但在戈恩事件中,同属西方世界,且自由贸易协议即将于2月1日生效的法日两国争夺的不过是汽车企业经营权,都能闹出如此干戈。不禁令人感叹,在全球范围内,政治力对商业的影响已是无孔不入。而日法两国嘴上反对特朗普的“本国优先”,身体却诚实的很。

加拿大司法部于当地时间1月28日晚上证实,加拿大司法部官员已接获美国司法部正式要求,引渡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到美国。(资料图片)

多年前的国际政治课本中,常出现这样一道思考题“在你看来,随著全球化不断推行,跨国企业会否取代主权国家,主导世界秩序。”如今看来,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跨国企业高管们连自身安全都保不住,更别提呼风唤雨取代政客们了。

事实上,“国家进场,企业退后”也是近来“逆全球化”浪潮的一部分。30多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大量工作机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在新自由主义思潮配合下,不少欧美国家减少福利和财富再分配制度,令贫富差距屡创新高。极右政客煽动排外情绪的同时,温和派政客也不得不“动手找回工作机会”,避免民怨扩大。

自去年11月17日开展的法国黄背心运动,至今仍未平息。(路透社)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的成长都有赖于国家支持:无论是过去叱咤一时的日本通产省,台湾工研院,韩国通商资源部;或是如今主导工业4.0的德国及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都利用补贴及倾斜政策打造优势产业,更孕育出一批明星企业;这些企业也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反哺国家发展。

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家为企业“出头”也有其正当性。全球范围内,自由市场和国家利益的纠葛,也将持续发生。